- 1、本文档共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车轮踏面是指车轮与钢轨顶面的接触部分。为使轮对在钢轨上平稳运行,顺利通过曲线,降低车轮磨耗,延长旋轮公里数,踏面应有合理的外形。踏面型式有锥形(1:20)和磨耗形两种。法国和日本在髙速机车车辆上采用1:40的锥形踏面。?[1]?20世纪60年代后期英德铁路最早将磨耗型踏面定为标准踏面外形,目前工业先进国家都采用磨耗形踏面。中国铁路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试验磨耗形踏面,至80年代中期机车、车辆先后各制定了一种磨耗型的TB标准踏面。现已定型几种新的磨耗型踏面,供不同线路的条件下运用。*****δ太大,蛇行幅值变大,摆动较大,钢轨上的横向力变大,动能损失大,加剧了轮对磨耗。δ太小,增加了行车阻力,可能会出现挤翻钢轨会爬轨事件。前后高低:沿线路方向的竖直平顺性称为前后高低。轨面1.静态不平顺:新铺或经过大修后的线路,即使其轨面是平顺的,但是经过一段时间列车运行后,由于路基沉陷、道床捣固密实程度、扣件松紧、枕木腐朽和钢轨磨耗的不一致性,也会产生不均匀下沉,造成轨面前后高低不平,即在有些地段(往往钢轨接头附近)下沉较多,出现坑洼,这种不平顺,称为静态不平顺。2.动态不平顺:有些地段,从表面上看,轨面是平顺的,但实际上轨底与铁垫板或轨枕之间存在间隙(间隙超过2mm时称为吊板),或轨枕底与道碴之间存在空隙(间隙超过2mm时称为空板或暗坑),或轨道基础的弹性不均匀(路基填筑的不均匀,道床弹性的不均匀等),当列车通过时,某些地段轨道下沉不一致,也会产生不平顺,这种不平顺称为动态不平顺。随着高速铁路的发展,动态不平顺已广泛受到关注。经过维修或大修的轨道,要求目视平顺,前后高低偏差用10m弦量测的最大矢度值不应超过4mm高低产生的原因线路基础沉陷道床沉陷或密实程度不均匀轨道结构及部件弹性不一致轨底与铁垫板或轨枕下存在间隙钢轨表面的不平顺高低的测量10米弦轨道检查仪;10(20)m弦等;轨检车或轨检小车。轨检小车先俯身目视直股的钢轨非工作边下颚。将钢轨高低有问题位置找出,在该处两端轨面上,用10m线按在置于轨面上的木垫块上,用尺量出弦线至钢轨顶面的最大距离(低洼处)或最小距离(突起时),此距离与木垫块的高度差,即测量偏差值,与容许偏差管理值比较,超限位置记录检查记录表内。高低的测量高低的测量高低的测量轨向:轨道中心线在水平面上的平顺性。直线笔直曲线圆顺轨向不良的成因:轨排横向残余变形累积和轨头侧面磨耗不均匀,扣件失效,轨道横向弹性不一致等方向不良的危害?10米弦线10米或20米弦线正矢方向的量测轨向可用弦线、轨检小车和轨检车测得。轨向偏差曲线轨道轨向测量10米或20米长弦线正矢轨底坡:轨底和轨道平面之间形成的一个横向坡度。一般为1:40图1-53轨距、轨底坡问题一:为什么要设置轨底坡?问题二:怎样判断轨底坡论置的是否合适?图1-53轨距、轨底坡由于车轮踏面与钢轨顶面主要接触部分是1:20的斜坡,为了使钢轨轴心受力,钢轨不应竖直布设,而应适当向轨道内侧倾斜,因此轨底与轨道平面之间形成轨底轨。1.5.6轨底坡轨底坡设置是否正确,可根据钢轨顶面上由车轮碾磨形成的光带位置来判定。如光带偏离轨顶中心向内,说明轨底坡不足;如光带偏离轨顶中心向外,说明轨底坡过大;如光带居中,说明轨底坡合适。线路养护工作中,可根据光带位置调整轨底坡的大小。作业题:1.轨道几何形位包括哪几种?2.回答三角坑的概念,三角坑有何危害?3.以小组为单位,检查轨道基地7号线20米的轨道几何形位(轨距、水平、三角坑、直线方向、前后高低),做好记录。(小组共同完成,工具自选,留下检查照片)***分类:标准轨距、宽轨距、窄轨距标准轨距为1435mm。大于标准轨距的称为宽轨距,如1524mm、1600mm、1670mm等,俄罗斯、印度及澳大利亚、蒙古等国采用宽轨距。小于标准轨距的称为窄轨距,如1000mm、1067mm(台湾)、762mm、610mm等。轨距不良成因:由于扣件不良,轨枕挡肩失效,轨头侧面磨耗等造成的。容许偏差:普通铁路+6,-2mm高速铁路:无砟±1mm,有砟±2mm变化率:正线到发线小于2‰,高速为1‰万能轨距尺(无提手)万能轨距尺(最新)万能轨距尺(传统)2.轨距尺与轨距测量—轨距尺2.轨距尺与轨距测量—轨距测量轨距尺与轨距测量—轨距测量2.轨距尺与轨距测量—轨距测量轨距尺与轨距测量—轨距测量轨距尺与轨距测量—轨距测量测量之前,将万能道尺横放在两根钢轨之间,与轨道中心线垂直,测量轨距。然后将道尺反转180°,再次将万能道尺横放在两根钢轨之间,与轨道中心线垂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