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余光中《乡愁》初中二年级教案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67
教学
过程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80
教师活动内容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96
学生活动内容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60
媒体
使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70
时间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74
设计
意图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67
一、导入
1
二、诵读
三、分析
四、总结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180
2
介绍作者创作《乡愁》时的情况:
余光中和席慕蓉的祖籍都在大陆,他们也都出生在大陆。余光中
1928年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1949年去香港,1950年去台湾。
席慕蓉1943年出生于重庆,祖籍内蒙古,1949年由南京迁居香港,
1954年赴台。一方面,两位诗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古典文学一往
深情,极其钟爱,他们承继了传统文化中乡愁这一永恒的主题,写出
了新意;另一方面,由于特殊的政治原因,大陆和台湾长或阻隔,而
诗人又经常流浪于海外,游子思乡之情,不免经常流露出来。创作了
不少抒发思乡之情的诗作。
引用古人和现当代抒发乡愁之思的诗作,让学生体会游子思乡感
情和乡愁诗的特点,导入新课。
老师范读。
学生思考:
◆作品是按照什么顺序组织材料抒发思乡之情的?
讨论问题。
小结要点:
诗人以时间的推移和空间的转换组织内容,抒发深深思乡之情。
以时间的变化组诗:小时候一长大后一后来一现在,四个人生阶
段。
以空间上的阻隔作为这四个阶段共同的特征:小时候的母子分离
一长大后的夫妻分离一后来的母子死别(这是一种特殊的“分离”)
一现在的游子与大陆的分离。
学生朗读三遍。
要求:
正确的朗读。作到读音正确,停顿适当,不错不漏。达到朗读的
3
最基本的要求。
思考问题:
◆1.诗人用了哪些贴切的比喻来使乡愁形象化?
◆2.这些用来左比事物,同作者各个年龄段的经历有什么关系?
有什么表达效果?
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讨论。
学生讨论上面的问题。
小结要点:
诗人为这人生的四个阶段各自找到一个表达乡愁的对应物:小时
候的邮票一长大后的船票一后来的坟墓一现在的海峡。
小时候离家读书,通过写信的方式,来向母亲诉说心中的思念,
所以乡愁诗小小的邮票。这思念的对象既是母亲,也是故乡。在这里,
故乡即母亲,母亲即故乡。
长大后,为生活所驱遣而奔走他乡,这时候,除了对母亲的思念,
又增加了对爱人的惦念,所以,那缕缕乡愁,便只有寄情于那一张张
来来回回的船票。
寄情于那一张张来来回回的船票。
到后来,时空的隔离再也得不到沟通,一方矮矮的坟墓,把我与
母亲——生者与死者,永远地隔开了!
现在那一湾浅浅的海峡,不仅把我与祖国故乡隔开了,而且无法
逾越。到这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
遍的家国之思。
乡愁本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情感,但诗人表达出来后却成为具体的
事物,变成了具体触摸到的东西: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这样,
4
诗人的乡愁就有了依托。这是诗歌中常用的一种技巧:托物寄情,这
种方法可以增加诗作的艺术感染力。
学生齐声朗读课文。
概括这首诗歌的主题。
学生发言。
小结要点:
诗人用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我”、
“母亲”、“大陆”等形象表现乡愁,抒发了对故土的深深的思念之情。
朗读课文。
class=NormalvAlign=topwidth=96
听老师范读并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