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土壤入渗测定方法评述
[摘要]为了解不同的土壤入渗测定方法,本文在介绍国内外有关土壤入渗
测定方法的若干研究成果和进展的基础上,简要地分析了目前常用的双环法、人
工降雨法、水文分析法、圆盘入渗仪法和盘式负压入渗仪法。结果表明圆盘入渗
仪法多用于测量土壤的饱和导水率,同时具有省时、省力、省水和准确等优势,
更适合野外试验,可以代替双环法进行土壤渗透性的测定。
[关键词]土壤入渗;测定;方法
0引言
入渗是指水分进入土壤形成土壤水的过程,是土壤水动力学中重要的基本概
念,它是降水、地面水、土壤水和地下水相互转化的一个重要环节。土壤水分入
渗过程和入渗能力决定了降雨进程再分配中的地表径流和土壤储水性,在干旱、
半干旱地区,林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是充分有效地利用自然降水、减少地表径流、
增加土壤水分。定量描述土壤入渗过程是水循环及水利用的重要基础内容,对研
究地表产流的机理,以及增加土壤入渗,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等具有重要的理
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因此,土壤水分入渗的测定及其影响因子的研究受到极大的
关注,许多学者就此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获得了丰富的研究成果。
1土壤入渗测定方法研究现状
目前,国内外许多学者致力于土壤入渗测定方法的研究,并在试验研究中提
出并应用了不同的方法和手段。例如:环刀法、渗透筒法、单环法、水文法、马
利奥特-双环法、人工降雨法、钻孔法、土柱法、稳定通量法、示踪法以及各种
精密入渗仪法(如Hood入渗仪,Guelph入渗仪)等,可分为田间测定和室内试
验2种。Betrand(1965)曾对土壤入渗速率的测定方法作过评述。在实际操作
中常常受制于某些因素,使得基于不同方法所测定的结果有所不同。目前使用较
多的方法为双环法(注水法)、人工降雨法、水文分析法、圆盘入渗仪法和盘式
负压入渗仪法等。
1.1双环法
双环法通常采用同心环入渗装置。同心环为两个同心铁环,其上下无底,要
有足够刚度,以便打入土中不变形。一般常用的同心环,外环直径50.5㎝,内
环直径30.5㎝,环高25㎝,打入土中15㎝,环高及打入土中深度与内环相同。
在内环加水测定土壤入渗量,外环之间加水防止侧渗。内外环中维持同样水层深
度,通过记录某一时段的入渗量来计算土壤入渗率变化过程。双环法测得的土壤
入渗速率,是具有一定地表积水条件下的积水型入渗速率,或称有压入渗速率,
与天然降水条件下的入渗速率相比有较大的差异。它的入渗条件为试验区基本为
水平,且在整个入渗过程中,地面不受雨滴的打击破坏作用。双环法具有携带方
便,结构简单、造价低、适于野外使用、易于对比不同土壤渗透性能等优点,但
是内环内壁和土壤接触易于产生裂隙,不能用于测定坡地土壤入渗速率,是一种
有压入渗,与天然降水不同。
1.2人工降雨法
依照天然降雨情况,人为地将水喷于试验区内,在维持均匀不变的降雨强度
条件下,观测试验区地表径流过程,从而分析出土壤入渗过程。用人工降雨量和
观测的径流资料推求入渗速率曲线时,降雨径流和入渗关系可写成如下公式:
R=P-F-Vd-Da-Is
式中:R为地表径流;P为降雨量;F为蒸发量;Vd为洼地积水量;Da为
地表滞水量;Is为植物截留量。
如果选择试区地表无坑洼及大量植物,则Vd与Is可不计,又因Da数值一
般不大,其变化率甚微,故可直接由降雨量及径流率求入渗速率。人工降雨法的
优点是可以随时掌握测定时间,可以控制降雨强度,降雨分布,雨滴大小及降落
高度等因素。同时试验设备可以转移,能在不同坡度、土壤、土地利用形式及植
被覆盖度情况下进行试验。所得资料与天然降雨条件下的降雨入渗相近,比较符
合实际。人工降雨法是一种无压入渗。并且降雨强度、雨滴大小可调,可在坡地
测量,受地形约束小。但是土壤表面遭到雨滴的打击破坏作用,土壤孔隙易被土
粒封堵,形成结皮,此时土壤入渗速率很快降低,同时还具有体积大、不易野外
操作、费工费时、造价高等弊端。
1.3水文分析法
它利用径流试验场或小流域中实测的降雨与径流过程资料,通过水文分析的
方法来推求其入渗方程,由该方法求出的入渗率为该径流场或小流域的平均入渗
速率。常用的方法有水量平衡分析法推求流域入渗曲线;用入渗速率与含水量的
关系推求入渗曲线;坡度影响用入渗累积曲线推求入渗曲线。水文法可用于一个
流域土壤平均入渗速率的测定,不能用于单点土壤入渗速率的测定,且误差较大。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大学文科《高等数学》(全册教案).pdf VIP
- 神奇的纳米机器人在医学领域.pptx VIP
- 酒店室内装修施工组织计划.doc
- 初级消防设施操作员(监控初级)真题及答案解析一.doc
- 1956-1977象棋爱好者必选中国象棋棋谱.doc VIP
- Haier海尔滚筒全自动洗衣机 XQG60-1281 使用说明书.PDF VIP
- 提高住院患者抗菌药物治疗前病原学送检率专项培训考核试题.pdf VIP
- SAE-ARP4754A民用飞机和系统开发指南翻译文稿.pdf
- 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本专科招生体检表(2022年西藏报考公安院校公安专业招生).doc VIP
- 车门外板冲压模具三维造型与工艺参数优化设计.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