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2025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docVIP

试卷】2025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年上海市松江区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一、财政治国

1.(25分)财政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石,透过财政可以洞察国家治理的历史密码。

(一)货币以经国:自古以来,货币就是国家调控经济的重要手段。某同学学习了中国古代货币发展史,并绘制了时间轴。

(1)请将下列货币的图片与时间轴上对应的数字编号相匹配。

(2)《马可?波罗》中提到:“在大汗的领土内,有一种纸币流通,……但这种纸币的价值却如同纯金或纯银一样被广泛接受。”由此可印证该朝。

A.滥发纸币造成膨胀

B.铜钱纸币并行使用

C.兴起货币经营行业

D.实行单一货币体制

(3)明清时期,导致主流货币形式发生变化的主要因素有(双选)

A.国内商品经济的发展

B.新航路开辟,国际贸易发展

C.国内铜钱流通量不足

D.工业革命,世界市场的形成

(4)如图中的中国人民银行行徽所传达的设计内涵是(双选)

A.保留了古代货币元素

B.体现了人民币稳定地位

C.彰显了人民至上宗旨

D.代表多系列的货币体系

(二)税收以享国: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从春秋时期鲁国实行初税亩到2006年取消农业税,反映了中国赋税制度的重大变迁。

(5)《汉书?食货志》记载汉武帝时期“治郡国缗钱,得民财物以亿计,奴婢以千万数,田大县数百顷,小县百余顷,宅亦如之。”这一结果主要得益于。

A.统一货币,铸半两钱

B.与民休息,三十税一

C.调整赋税,抑制工商

D.均输平准,盐铁官营

(6)如图是发掘出土的一枚唐朝“银饼”,据图中信息可以推测。

A.铜钱流通量不足,社会出现“钱荒”

B.白银是法定货币,物价以银两计算

C.役可以纳绢代替,地方官折银上缴

D.当时赋役合一,折成银两统一征收

(7)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经历了由人丁为主向财产为主的转变,这一征税标准转变始于。

A.两税法

B.“科差”

C.一条鞭法

D.“摊丁入亩”

(三)秦汉时有了地方定期向中央报告财政收支情况的上计制度。……汉初财政支出中,社会福利支出有十多项,包括了收养孤儿、医药敕助、放赈敕灾、协助生产等。……唐宋时期,就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基础设施建设等多方面推广政府采购或公私合作模式。

——史卫:《中国古代财政与国家治理的“类现代化”陷阱》

(8)综上,你如何看待中国从古至今的国家财政治理?

二、能臣治世

2.(25分)中国历史上不乏治世之能臣,能臣治世与历史发展息息相关。

(一)观能臣事迹:将下列能臣与其治世的“史事”相匹配。

能臣

治世

(1)子产

A向农民提供贷款、拨巨资从事商业经营。

(2)戚继光

B废除八股取士,改试策论。

(3)王安石

C铸刑书于鼎,以为国之常法。

(4)张骞

D创办军事民用企业,购置船炮器械。

(5)李鸿章

E持节出使,不辱使命,开辟中西交通。

(6)康有为

F九战九捷,荡平倭寇,平定东南沿海

(二)探能臣养成:据商鞅、张居正两位能臣的人生履历,探究能臣养成之路。

商鞅

生卒:约公元前390年一公元前338年

求学:自幼研习法家思想,深受李悝、吴起等法家先驱的影响。

仕途:曾在魏国相国门下任职,但未被魏惠王重用。后前往秦国,通过举荐面见秦孝公,被任命为左庶长,开始推行变法。

结局:秦惠文王即位后,商鞅被杀,但变法措施已深入人心。

张居正

生卒:1525年﹣1582年

求学:7岁通六经大义,12岁考中秀才,16岁中举人,23岁考中进士。

仕途:先在翰林院任职,受到内阁首辅徐阶的赏识。明神宗即位后,被任命为内阁首辅,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结局:因病去世后,明神宗对其抄家削秩,改革几乎全部废止。

(1)两位能臣改革之时,面临着各自不同的时代背景分别是。

商鞅变法:①;张居正改革:②。

A.休养生息,国力日渐雄厚

B.兼并战争不断,诸侯国纷纷推行变法

C.政治腐败,统治危机加深

D.土地兼并之风盛行,均田制无法推行

(2)据表中信息可知,能臣得以治世的关键因素是。

A.科举致仕,真才实学

B.伯乐赏识,君主支持

C.严刑峻法,不畏牺牲

D.国家统一,政治清明

(3)综上,对两次改革的不同结局你如何认识。

三、概念治史

3.(25分)历史概念的界定和使用常常具有争议性,这对研究和认识历史却颇具启发。

材料一:英国工人阶级的历史是从上个世纪后半期,随着蒸汽机和棉花加工机的发明而开始的。大家知道,这些发明推动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同时又推动了整个市民社会的变革,……英国也是这种变革最主要的结果即无产阶级发展的典型国家。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4年)

(1)根据材料一,恩格斯使用“工业革命”的概念主要是为了阐明

文档评论(0)

135****758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5月08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