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小麦基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编制说明
(征求意见稿)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项目是根据2023年12月28日国标委发【2023】64号《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3年国家标准复审修订计划的通知》(计划项目编号200233303-T-469,标准项目名称《小麦基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进行修订,本标准为“全国植物检疫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71)的输出标准,主要起草单位:青岛海关技术中心、南京海关技术中心、临沂大学、沈阳海关技术中心、东港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吴兴海、许剑涛、付海滨、刘云国、王荣、李辉、易建平、封立平、逄昔莎、王简、李建勇、吴翠萍、孙铮。
(二)制定背景
中国是全球第一大小麦生产国,2021年小麦种植面积减低的情况下单产增加,小麦产量13434万吨,同比增长2.0%。2021年,我国小麦、大麦累计进口数量分别为971.68万吨、1248万吨,较2020年同比增长16.27%、151%。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小麦基腐病于1912年首次在法国发生,1929年,Sprague在美国俄勒冈和华盛顿州也分离到此菌,尔后流行于欧洲、美洲、非洲部分地区及新西兰、澳大利亚,1982年见于日本。小麦基腐病能够侵染小麦、大麦、黑麦、燕麦以及包括山羊草属、早熟禾属、冰草属、雀麦属等多种禾本科草。病残体上产生的分生孢子和菌丝是主要的初侵染源,并可在其上存活数年。病残体上的分生孢子主要靠风雨传播扩散到新枝,或通过嫩枝上菌丝生长
2
向植株扩散。此病可通过种子间混杂的病残体及土壤带菌传播。小麦基腐病一旦入侵,极容易在各地迅速扩散,对我国的麦类种植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
目前口岸检疫中,小麦基腐病菌主要采用国家标准《GB/T33117-2016小麦基腐病菌检疫鉴定方法》中传统的形态学(病原菌的菌落形态、分生孢子大小、寄主范围)检疫手段进行鉴定,此法耗时长(约2周左右),难度大(PDA培养基上不易产孢),且无法从无症状植株上检出该病,往往造成错检漏检,这种传统检测手段已无法满足当今进出口贸易的实际需求,特别是小麦等大宗粮谷产品。传统PCR检测需要凝胶电泳检测结果,灵敏度也受到限制,已无法满足当前口岸对于检疫工作单兵化、快速化、集成化的要求。因此筛选出适宜、准确、快速的检疫鉴定方法,已成为我国大宗粮食等商品进出境亟待解决的问题。近年来,我国先后从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国家进口小麦、大麦等大宗粮食,这给一些危险性病害传播发展带来了可乘之机。小麦基腐病一旦入侵,极容易在各地迅速扩散,对我国的麦类种植业生产造成严重威胁。因此,本项目拟采用实时荧光PCR技术,建立口岸小麦中基腐病菌的快检方法。本标准的完成将对我国口岸进出境粮食中有害生物的检疫鉴定、田间病菌监测工作具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对防止外来危险性病害的传入、保护我国农业生产安全具有深远的重要意义。而目前我国尚无建立该病菌检测鉴定方法的国家标准或其他标准。
(三)工作过程
起草阶段:2024年1月~2024年12月标准起草小组成员开始论证各种检测方法的实验和研究,将前期收集的病菌的菌株、文献资料认真分析论证,重复验证分离培养、形态学特征和分类鉴定,核实筛选各种已发表和研制的分子特异性。多次试验后确定,增加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目前完成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主要内容及其确定依据
(一)编制原则
该标准立项后,起草组认真阅读了标准制定的一系列文件,对标准制定的格式、内容、术语表达方式等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并根据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一单元:标准的起草与表述规则第一部分:标准编写》的要求进行标
3
准起草。
(二)主要内容
本文件规定了小麦基腐病菌的分离培养、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实时荧光PCR检测方法为新增内容,适用于出入境海关、小麦产区等小麦种子和植株中的小麦基腐病菌的检疫鉴定以及田间检测监测。
1、实验材料
(1)试剂
DNA提取试剂: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提取缓冲液,Tris饱和酚,三氯甲烷,异丙醇,异戊醇,75%乙醇,RNase。PCR试剂:premixexTaqqPCR(TAKARA),引物PH-RT-F/PH-RT-R/PH-RT-probe(5μM)(表1),双蒸水。
表1本实验所用引物序列
引物名称
引物序列(5,-3,)
PH-RT-F
AGGTTTCCGTAGGTGAACCT
PH-RT-R
TCTGAACCAGGCTTCTCCG
PH-RT-probe
FAM-CCC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油料种籽中果糖、葡萄糖、蔗糖、水苏糖和棉子糖含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docx
- 信息技术 城市数据模型 第2部分:城市层概念 编制说明.docx
- 锌铝合金镀层钢丝缆索 编制说明.docx
- 消费品质量分级 家用电器 熨烫器具 编制说明.pdf
- 消费品质量分级 家用电器 熨烫器具 编制说明.docx
- 消费品质量分级 家用电器 空气净化器具 编制说明.docx
- 纤维绳索 聚酯 3股、4股、8股和12股绳索 编制说明.pdf
- 纤维绳索 聚酯 3股、4股、8股和12股绳索 编制说明.docx
- 纤维绳索 聚丙烯裂膜、单丝、复丝(PP2)和高强度复丝(PP3) 3股、4股、8股和12股绳索 编制说明.pdf
- 纤维绳索 聚丙烯裂膜、单丝、复丝(PP2)和高强度复丝(PP3) 3股、4股、8股和12股绳索 编制说明.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