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9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节食源性疾病
一、食源性疾病概述
(一)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通过摄入食物进入人体的各种致病因子引
起的、通常具有感染或中毒性质的一类疾
病”。
食源性疾病包括三个基本要素:
①传播疾病的媒介-食物;
②食物中的致病因子-导致人体患病;
③临床特征-急性中毒或急性感染。
一、食源性疾病概述
(一)食源性疾病的概念
■食源性疾病的范畴:
食物中毒
经食物而感染的肠道传染病
食源性寄生虫病
人畜共患传染病
食物过敏
食物中有毒、有害污染物所引起的慢性中毒性
疾病等
一、食源性疾病概述
(二)食源性疾病的流行情况
■目前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发达国家建立了食源
性疾病年度报告制度,且漏报率相当高。
■我国于2001年建立食源性疾病监测网,开始进
行全国性的食源性疾病监测。2009年,《食品
安全法》实施以后,食源性疾病报告系统覆盖
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
一、食源性疾病概述
(三)引起食源性疾病的致病因子
1.生物性因素
(细菌及其毒素;寄生虫和原虫;病毒和立克次体;有
毒动物及其毒素;有毒植物及其毒素;真菌毒素)
2.化学性因素
3.物理性因素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
1.炭疽烈性传染病,通常本病主要发生在畜间,
以牛、羊、马等草食动物最为多见。
炭疽杆菌特点:
■在未形成芽胞之前,55~58℃、10~15分钟即
可被杀死。
■炭疽杆菌在空气中6小时形成芽胞,炭疽杆菌
的芽孢具有强大的抵抗力,炭疽杆菌芽胞需
140℃、3分钟或100℃、5分钟方能杀灭。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
1.炭疽
传播途径和临床特点:
■临床上常依感染途径不同分为体表感染型、经
口感染型和吸入感染型三种。病程中常并发败
血症,最终可因毒素引起机体功能衰竭而死亡,
除皮肤炭疽外,肠炭疽和肺炭疽病死率较高,
危害严重。
■对患病动物作无出血扑杀,并就地焚烧
动物尸体,对同群动物立即进行免疫接
种,并隔离观察20天。
■严禁进行开放式解剖检查,防止形成永
久性疫源地。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
2.鼻疽
由鼻疽假单孢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自然感染
主要通过与病畜接触,经消化道、损伤的皮肤、
黏膜以及呼吸道传染。
对患鼻疽的病畜处理同炭疽
3s
iean
seplanes
frighe
heriverbei
hroughlm
sudenyi
meuch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
3.口蹄疫
口蹄疫(aphtaeepizooticae):猪、牛、
羊等动物的急性传染病,也是接触性人畜共
患传染病。病畜体温升高,口腔黏膜、牙龈、
舌、鼻出现水疱或形成烂斑,口角线状流涎,
蹄发生水疱。
口蹄疫是传播速度最快、发病率最高、
流行最猛烈的动物传染病之一。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
3.口蹄疫
传播途径和临床特征:
口蹄疫的主要传播途径是消化道、呼吸道、损
伤的或完整的皮肤、黏膜。
潜伏期2~18日,突然发病,表现为发烧,口
腔干热,唇、齿龈、舌边、颊部、咽部潮红,
出现水疱(手指尖、手掌、脚趾),同时伴有
头痛、恶心、呕吐或腹泻。患者在数天后痊愈,
愈后良好,但有时可并发心肌炎。
■对疫点所有病畜及同群易感畜以无出血
方式扑杀,将动物尸体用密闭车运往处
理场地予以销毁。
■所有病死畜、被扑杀牲畜及其产品、排
泄物以及被污染或可能污染的垫料、饲
料及其他物品均应进行无害化处理。
巴拉圭射杀病牛避免口蹄疫扩散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
4.结核病(tuberculosis)
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病,牛、羊、
猪和家禽均可感染。牛型和禽型结核可传染给
人。
二、人畜共患传染病
4.结核病(tuberculosis)
传播途径和临床特点:
患结核病的病畜表现为消瘦、贫血、咳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