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开启诗词意象的奇妙冒险林庚
情境活动欢迎来到本期的《诗意探索之旅》,我是你们的主持人。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将一起穿越时空,走进古代诗歌的奇妙世界,探寻一个神秘又迷人的意象——木叶。最近网络上大家对诗歌意象讨论热烈,那“木叶”究竟有何独特魅力,古今文人墨客为之着迷?让我们带着疑问,开启今天的探索!
嘉宾介绍林庚(1910-2006),字静希。诗人,现代诗人、古代文学学者、文学史家。在学术上,林庚对中国文学史的研究独树一帜,其中楚辞和唐诗研究是他的“双璧”。他对唐诗作出了“盛唐气象”、“少年精神”等经典概括,被学界广为接受。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师。林庚的一生充满诗意。当年读清华大学中文系时的毕业论文就是他的第一本新诗集《夜》。此后,他创作出《春野的窗》《北平情歌》《冬眠曲及其他》等诗集,被誉为给诗坛带来“一份晚唐的美丽”。
任务介绍:作者是如何说“木叶”的?请同学们化身“意象探险家”,跟随作者的脚步,初步探寻意象的奥秘!
快速阅读全文,抓住关键语句,理清文章结构。规定2分钟,时间结束后,各小组依次分享你们找到的观点句,并梳理本文的结构。
小组展示1、说明从屈原开始,“木叶”成为诗人钟爱的形象。2、古代诗歌中很少用“树叶”,后又发展到用“落木”。3、说明“木叶”“落木”与“树叶”“落叶”的不同,关键在于“木”字。在诗歌中,概念相同的词语,也有可能在形象上大有区别。4、说明“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含有落叶的因素。5、说明为什么会有这个特征。(有暗示性)6、第二个艺术特征:有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带来疏朗的秋天气息。7、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得出结论
梳理思路①—③发现问题壹④—⑥分析问题贰⑦得出结论叁“木叶”为诗人所钟爱;说明“木”的两个艺术特征,以及为什么有这些特征。说明“木叶”与“树叶”在概念上相差无几,在艺术形象上的差别几乎是一字千里。
任务介绍:欢迎来到本期“诗歌意象大挑战”!今天我们的挑战围绕‘木叶’展开,同学们将分组成为挑战小队,在接下来的环节中通过比拼,解锁‘木叶’意象的奥秘。
分组比拼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树叶下。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树。柔条纷冉冉,落木何翩翩。高木多悲风,海水扬其波。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木”一般用在什么场合?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
感受诗意——吴均《答柳恽》枯黄干燥空阔
感受诗意饱满—曹植《野田黄雀行》枝叶繁茂
思考探究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曹植《野田黄雀行》秋月照层岭,寒风扫高木。——吴均《答柳恽》说说作者引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
思考探究说说作者引用以上诗句作用何在?说明“木”与“树”的不同,提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木”比“树”更显得单纯,仿佛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
活动二:意象对对碰品味探讨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和“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中“木叶”与“落叶”的不同意味。(方法提示:朗读感悟,抓关键词句,相互讨论,合作探究)
诵读诗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屈原《湘夫人》“木叶”营造出萧瑟、孤寂的氛围,让人感觉秋天的凉意和万物凋零的落寞,蕴含深沉愁绪。
诵读诗句柔条纷冉冉,落叶何翩翩。——曹植《美女篇》“落叶”侧重于飘落的动态,呈现出柔美、舒缓的韵味,也从侧面烘托出女子的美好和轻盈。
思考探究阅读第5、6段,思考为什么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木”暗示了“落叶”呢?“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树干,而且还会带来“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木”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
思考探究本文仅仅是为了介绍“木叶”的艺术特征吗?写“木叶”的真正目的何在?古诗人钟爱“木叶”“木叶”的艺术特征诗歌语言的暗示性现象原因理论现象——本质
情境活动本期节目就要接近尾声啦,我们一起探寻了‘木叶’的奥秘。我国古典诗歌中,有许多意象由于具有相对稳定的盛情色彩,诗人们往往用它们表现相似或相通的感情。但有时候,诗人把同一意象组织在不同的意象体系里,使之表现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感情。请思考下列诗中“梅”的暗示性。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强调了凌寒独开,不畏严寒,高洁品质(白雪世界,墙角飘来缕缕清香,让人发现那正怒放着一簇梅花)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孤傲清高(黄昏风雨之中,驿外断桥边上,香飘万里无人)
卜算子咏梅毛泽东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第七课 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复习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三政治与法治.pptx
- 第九课 理解质量互变课件-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pptx
- 大单元一课时2 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pptx
- 大单元十 课时一 哲学基本理论与唯物论 课件-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pptx
- 大单元十 课时二 联系观、发展观 课件高考政治二轮复习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pptx
- 16.1《阿房宫赋》课件 2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 14.2《荷塘月色》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上册.pptx
- 12.2逆向思维的含义与作用 课件高中政治选择性必修三《逻辑与思维》同步优质课件.pptx
- 12.《石钟山记》课件 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pptx
- 11.1《谏逐客书》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