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跟师总结 _原创文档.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不忘初心,仁心仁术(年度跟师总结)

指导老师:王静主任

时光如梭,转眼跟王静老师学习已经一年。从以前的有点儿懵

懂到现在的思路比较清晰,这一切都要感谢王老师和这次难得的学习

机会,否则我们基层医生提升自己的业务是很慢的,现在我们利用点

点滴滴的时间一边为患者服务,一边为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真的很

珍惜这样的学习模式--师傅带徒弟,把中医传统文化从基层生根发芽。

我的老师对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血管系统疾病比较擅长,因此我

学到了很多这些疾病方面的经验知识,尤其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

气肿(肺胀),心悸,胸痹等治疗尤为突出。她精湛的医术受到了附

近居民的赞许,有很多患者都是慕名而来。曾有一个市区的慢阻肺的

患者来找王老师看病,男性,72岁,主诉:喘憋1周加重。现病史:

患者6年来每到冬季易发喘憋,喘促气急,端坐呼吸,不能平卧,1

周前喘憋加重,大汗,喉间痰鸣,色黄,不易咳出,故来诊。既往:

慢支肺气肿病史30年,高血压病10年,无药物过敏史以及传染病史。

其他情况:无特殊。体格检查:体温36.8°C脉搏112次/分呼吸30

次/分,喘憋状,口唇紫甘,四肢冷,颈静脉稍怒张,桶状胸,双肺

可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12次/分,未闻及杂音,腹部软,双下肢

可凹形水肿,舌质偏淡,脉滑。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肺

型P波,血常规,白细胞稍高,C反应蛋白稍高,肺功能低下。初步

诊断:西医诊断依据:根据症状、查体检查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

气肿,肺心病,心功能不全。中医辩证分析:老师说到,根据症状可

以诊断为肺胀,虚喘,复感外邪,肾气虚亏,日久肺肾俱虚导致心气

心阳虚弱而喘。诊断为喘证,正虚喘逆。治法:补气温阳,滋肾平

喘。方药:党参20附子6黄芪20炙甘草10山茱萸10冬虫夏草6

五味子10蛤蚧6生龙骨30生牡蛎30,水煎服,日一剂,避免受凉。

同时收入院治疗,完善相关检查。住院一周后,好转出院。王老师告

诉我们这样的患者一定要注意区分是实喘还是虚喘,并且一定要中西

并治。这样的患者不计其数。老师说了,不管任何疾病都不要拘泥于

单纯的西医或者中医,如果两者结合起来可以起到事倍功半的话,就

一定要用。因为我们医生的最终目标是为患者解决病痛,并让患者少

花钱。老师总是对我们说,任何疾病都要考虑如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

量,把症状改善减轻其痛苦。老师永远为患者考虑,这就仁心,一个

医生的必有的心。我们当初为什么来做医生,千万不要忘记自己的初

心。我的老师做到了,这是我永远遵循的方向,医者仁心。

还有就是我们要提高动手能力,望、闻、问、切四诊的锻炼。

每次老师都会示意我们看舌像和舌下脉络,让我仔细的体会指尖下的

脉象。中医的四诊绝对不是简单地一照、一查,就可以就可以取代的

“高级技术”。必须把过去的知识,与当下的病症结合起来,与患者

即时、随机地进行交流才能获得。同时,能够被准确表达,记载于书

本上的“明知识”只是一小部分,人类更多的知识,是那些只可意会

而难于言传的东西。俗语说:“真传一句话,假传万卷书。”通过跟

师学习,通过老师的言传身教,才会掌握中医的精髓。在望诊上尤其

重视望舌,临床实践证明,在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舌的变化迅速而又

鲜明,它犹如内脏的一面镜子,凡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津液的

盈亏、病情的浅深、预后的好坏,都能较为客观地从舌象上反映出来,

成为医生诊病的重要依据。若见淡白舌,多是气血两虚或者阳虚;若

见红舌,多是热证。若见紫舌多是血行不畅。临床需仔细观察,以便

获取准确信息。至于脉诊,首先要掌握脉象特征。如浮脉的脉象特征

是脉位表浅,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如水漂木。反映的是疾病

的病位在表。沉脉的脉象特征是脉位较深,轻取不应,重按使得,如

石沉水底。反映的是疾病的病位在里。掌握了脉象特征之后再在临床

中细细体会,最好在切脉经验比较丰富的老师指导下进行,先从浮、

沉、迟、数、弦、细、洪脉等几种常见的、简单的脉象入手。其次要

经常体会。学习切脉好比打球,强调“手感”,必须持之以恒,经常

有意识地训练,久而久之,必有所悟。记得有一次跟着老师上门诊时,

老师指着一位高血压的老人要我诊脉,看是什么脉象,怯怯地说“脉

好硬,像绷紧的绳子一样”,老师笑着说“像绷紧的绳子不就是弦紧

脉吗?”我才恍然大悟,弦脉不就是

文档评论(0)

sanshu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