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钻孔灌注桩反循环清孔工法
编制单位:中国铁建大桥工程局集团有限公司
福平铁路FPZQ-4标项目经理部二分部
编制时间:2014年12月
钻孔灌注桩反循环清孔工法
1.前言
钻孔灌注桩因孔底沉渣过厚往往会导致承载力折减,根据以往工
程对桩基超声波检测结果分析,在桩基混凝土灌注正常情况下,桩基
混凝土边缘部位有缺陷,多数是混凝土内局部有夹块造成的。经分析
认为:夹块由两部分组成,即泥浆中的砂砾沉淀物以及钢筋笼下放过
程从井壁上刮落的粘泥块过厚,在灌注桩时,沉淀物随着混凝土上升,
因有钢筋笼或井壁阻隔,使沉淀物停滞在局部范围内,并最终造成成
桩中局部缺陷。
从提钻到灌注砼,对于百米深桩来说通常需要12个小时以上,
在这个过程中,由于泥浆静置时间过长,会产生一部分的沉淀,钢筋
笼下放过程中也会从井壁上挂落部分泥块,这些就构成沉渣,可能会
超过设计要求,如果不采取措施就灌注,容易引发各种质量事故。因
此,需要在灌注前二次清孔。
2.工法特点
2.1清孔彻底:能满足孔底沉淀厚度≤5cm的要求;
2.2清孔速度快:一般采用气举反循环清孔50分钟左右就可以达
到要求;
2.3转换迅速:可以在10分钟内,由清孔状态转换到混凝土灌注
状态;
2.4经济便捷:本工法需用的机械设备少,材料用量少,制作简
单,方便灵活;
3.适用范围
3.1、本工法适用范围:孔深150m以内的对沉渣厚度要求较高,
水上(陆地)钻孔灌注桩的施工。
3.2、适用地层:粘土层、砂层、砾石层、卵石层、岩层等地层。
4.施工工艺
4.1清孔的意义
钻孔深度达到设计要求并符合终孔条件后,应进行清孔。清孔的
主要目的是清除孔底沉渣,而孔底沉渣则是影响灌注桩承载能力的主
要因素之一。清孔则是利用泥浆在流动时所具有的动能冲击桩孔底部
1
的沉渣,使沉渣中的岩粒、砂粒等处于悬浮状态,再利用泥浆胶体的
粘结力使悬浮着的沉渣随着泥浆的循环流动被带出桩孔,最终将桩孔
内的沉渣清干净,这就是泥浆的排渣和清孔作用。
钻孔灌注桩灌注前,由于从提钻到导管陈放完毕这个过程很长,
对于钻孔灌注桩来说,必然会使第一次清孔后的沉渣增加,如果不采
取措施,沉渣过多,容易引起灌注事故,直接影响桩基的承载力,危
及结构安全。因此,必须高度重视灌注前的二次清孔工作。
4.2清孔方式选择的理论依据
沉淀物主要由泥块和沉淀砂砾组成。泥块主要是由钢筋笼下放刮
落的井壁泥皮造成的;而砂砾沉淀物主要由泥浆中的悬浮颗粒造成
的。
确定沉渣颗粒在泥浆处于悬浮状态的临界沉降速度v0的思路
是:假定颗粒为球形,其重力为G,颗粒在液体中的浮力为P,球形
颗粒在液体中的沉降阻力为R。当G>P时,岩屑下降,速度逐渐增
大,R值也随之增大。当R值达到足以使作用在岩屑上的三种力保持
平衡时,即R=G-P时,岩屑将以恒速v0下降。通过推导可得出沉降
速度(即雷廷格尔公式)为
式中:δ--球形颗粒的直径,m;ρs—颗粒的密度,kg/m3;ρ—
泥浆的密度,kg/m3;
k—颗粒的形状系数,圆形颗粒k为4~4.5,不规则形状的
颗粒k为2.5~4。
泥质孔的颗粒的最大尺寸与钻具和地质条件有关。根据最大颗
粒直径可求出v0,从而求得泥浆流量。
假设球形颗粒的直径δ=0.01m;颗粒的密度ρs=2.3×
103kg/m3;泥浆的密度ρ=1.1×103kg/m3;颗粒形状系数k=4;求的
v0=0.29m/s。
4.3传统正循环清孔法的弊端
正循环清孔是泥浆由钻杆或导管注入孔底,带动沉淀物上浮,在
重力作用下泥浆中砂砾等沉淀物有下沉的趋势,如果泥浆泵流量偏
2
小,将出现大颗粒砂砾悬浮在一定高度以下;如果想把大的沉渣颗粒
排出孔外,一方面是加大泥浆的循环速度,另一方面是加大泥浆的密
度,但是,受现有泥浆泵排量的限制,泥浆的循环速度不可能提高很
多,加大泥浆比重的方法也不可行另外因为井壁处泥浆比井中心部
位流速慢,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