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和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
写清楚,考生考试条形码由监考老师粘贴在答题卡上的“贴条形码区”。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
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
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以花喻人”是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的艺术手法。其自《诗经》发端,经屈
原“香草美人”进一步丰富后,不仅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一种牢不可破的抒情传统,更成为中国文学中的
独特审美观。曹雪芹在《红楼梦》里以花喻人处处可见,众女儿不仅有着如花的美貌,更有着如花的品格。
“以花喻人”包含了中国古典文学中“比德”这一内涵丰富的文学传统,也暗藏了花与女子命运之间千丝
万缕的联系。周汝昌先生在《红楼花品》中盛赞:“雪芹原是处处以花喻人。名花美人的互喻,是中华文
化中一种高级的审美观,极古老,极独特,极有意味。从此角度,可以把《红楼梦》看作一部崭新的、奇
特的、高超美妙的‘群芳谱’。”
花意象和众女儿形象相观照。曹雪芹草灰蛇线,利用诗、词、曲等形式以花喻人,伏笔千里。他在《红
楼梦》第五回中,以“榴花开处照宫闱”来暗喻贾元春。在《世难容》一曲中用“气质美如兰”一句以妙
玉比兰花。在第六十二回中,写到“憨湘云醉眠芍药相”,描绘了一幅湘云醉卧图,通过对环境的营造衬托
湘云的形象。
花之品格与众女儿之品格相互辉映。薛宝钗与林黛玉并为金陵十二钗之首,与她相关的花意象有牡丹、
海棠和柳絮,其中牡丹花是与宝钗相喻最相符的花。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多次把宝钗与牡丹花相联系。
在第二十七回将薛宝钗比喻为杨贵妃,而杨贵妃被李白喻为牡丹花。此外,薛宝钗抽到的花签也是“艳冠
群芳”的牡丹花签。牡丹花色泽绚丽,雍容华贵,素有“花中之王”的美誉,这与薛宝钗的外貌身份极为
符合。周舒就把宝钗比作牡丹,说因她“艳冠群芳”,故而“任是无情也动人”。第二十八回通过宝玉的眼
睛,对薛宝钗的外貌作了详细的描写:“只见脸若银盆,眼同水杏,唇不点而含丹,眉不画而横翠,比黛
玉另具一种妩媚风流。”宝钗不但外貌具有牡丹的特点,她自身品格也与牡丹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她是一位
热心的女子,处处体贴别人,被众人颂扬。文中写到“宝钗行为豁达……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亦多喜与宝
钗去玩”。她本人受到大家普遍的喜爱,跟《爱莲说》“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中牡丹受喜爱的情况极为相
符。在曹雪芹的构思中,薛宝钗的性情与行事,与其说是一种习惯,不如说是一种文化。牡丹在传统文化
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主要象征着富贵与传承,是传统文化的代表。这与宝钗身上所带有的恪守中国传统
文化的规矩和礼教,也有极其相似的地方。
人花共命的艺术彰显。曹雪芹在以花喻人时,暗藏了人花共命的艺术手法,借花的形象来隐喻人物结
局。黛玉在怡红院的群芳夜宴上抽得一句诗:“莫怨东风当自嗟。”一般认为源自高蟾:“芙蓉生在秋江,
不同东风怨开。”且芙蓉的形象比之黛玉的确是恰如其分,黛玉抽到此签时,众人笑道:“这个好极。除了
他,他人不配作芙蓉。”《广群芳谱》说:“清姿雅质,独殿众芳;秋江寂寞,不怨东风,可称俟命之君子
矣。”可见黛玉的素雅孤高,与中国传统文学中长久以来形成的木芙蓉意象特质相符。此外,木芙蓉素有拒
霜花之称,其忍受孤寒的特性,与黛玉“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的生存环境也有相似之处。
黛玉抽到的芙蓉花签,则以芙蓉的凋零暗示了其过早香消玉殒的结局。曹雪芹借助木芙蓉特有的文化寓意、
象征意义,彰显了黛玉形象的丰富特征,利用人花共命的隐喻,预示和概括了黛玉的命运和结局,饱含了
作者的无限爱怜和惋惜之情。
正如段江丽所言:“纷繁的花意象不仅是众女儿乃至人类悲剧命运的象征,还具有与人物比德的意义。
在传统的比德观中,花意象既具有塑造人物的作用又具有评价人物的作用。”这是中国古典文化中独特的传
统和光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山西省孝义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地理试题(含答案) .pdf
- 儿童医院质量监测指标 .pdf
- 苏科版九年级物理第十一章简单机械和功单元试卷及答案 .pdf
- 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第二十一中学2022-2023学年部编版九年级上学期期末.pdf
- 儿科夏季热中医诊疗规范诊疗指南2023版 .pdf
- 2024年林权转让合同7篇 .pdf
- 2024年医药销售行业工作计划范本(二篇) .pdf
- 2024年消防设施操作员之消防设备初级技能自我检测试卷A卷附答案完整版724519782.pdf
- 2024年中心校数字化校园工作计划 .pdf
- 【财务管理内部审计 】审计案例研究判断题与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