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pdf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语文试题(解析.pdf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语文名校试卷

四川省成都市蓉城名校联盟2023届高三下学期第三次联考

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灵性成长,是指人渴望超越生命的功利层次,追寻生命的终极意义。常人屡屡颠踬于名

利危途,在这样的人生转换时刻,悟性高超者往往会跳出世俗,开始寻找和阅读经典,经典

也开始展示出指路石般的意义。

经典的意义何在?在此所谈的经典,主要指塑造人类文明的核心主旨的人文经典,如《论

语》《荷马史诗》等。真正的人文经典都是为了让人认识功利世界的局限性,去追求超越功

利的真善美。因此就有功利和灵性两种阅读指向,功利之人阅读仅为了享乐,灵性之人阅读

是为促进灵性成长。如果非让功利之人去阅读人文经典,那是对他们最大的折磨,反之亦然。

有新闻报道说,许多大学生读不下去《红楼梦》,人们由此感慨大学生的文化素质低下。其

实,这只是因为大学生普遍处于人生的功利主义状态,较少意识到灵性成长的需要而已。一

旦他们意识到灵性的成长需要,《红楼梦》等人文经典自然就会深入人心。

常有人埋怨人文经典古奥难懂,远离人生实际。其实,经典之为经典,就是因为它们对

人生实际的一定超越。就像日月星辰高悬苍穹,好像和我们的生活了不相关,但是我们终究

要抬头眺望苍穹,才能明了心居何处。因此,经典之所以显得古奥难懂,是因为我们沉溺于

功利化生存,缺乏理解经典的灵性觉醒。

当今时代物欲汹涌,有人担心经典没有读者。其实不必如此悲观,因为功利化生存终究

是一种意义匮乏的状态,一个人不可能轻易获得世俗的成功,失败时他就会反思功利化人生

的弊端,即使他获得最大的世俗成功,他的心中依然会有巨大的意义亏空难以填补。这时,

他就可能去亲近人文经典,寻找新的生命指向。这个时候,人文经典就是救命的方舟,就能

够得以传承下去。

有人认为智能手机、网络等导致了碎片化阅读,这不利于人文经典的阅读,易带来碎片

化的生存感受,这值得反思。其实,阅读的媒体、阅读字数多少并不是导致阅读碎片化的根

本原因,真正的原因还是阅读动机和阅读内容。有人读起网络小说来,一读就是上千万字,

但这只是追求一时刺激的碎片化阅读。但若有人零星地阅读《道德经》,慢慢地领悟人生之

道,那么他的阅读就是经典阅读。

功利化生存中,作为主体的人想着如何支配客体,表面上获得了成功,而实际上主客两

分的生存态度导致了广泛的生存焦虑。而一个人灵性成长的主要标志,就是敢于超越这种功

利化生存,从更为宏大的角度来审视人与天地的关系,从而获得整体化的人生体验。因此,

阅读人文经典是医治当代人碎片化生存的一剂良药。

1

高中语文名校试卷

冯友兰先生曾说:“按照中国哲学的传统,它的功用不在于增加积极的知识,而在于提

高心灵的境界。”冯友兰先生说的是中国哲学,其实所有人文经典的功用也是如此,那就是

我们所说的促进灵性的生成。只有从这个意义上看,经典阅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必然性才

会清晰起来。(摘编自汪树东《灵性成长与经典阅读》)

1.下列关于原文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常人在追求功利的路途上遭遇失败,就会转向寻找和阅读经典,以追寻生命的终极意义。

B.阅读塑造人类文明核心主旨的经典作品,能使人超越功利局限,因此没有功利阅读指向。

C.大学生读不下去《红楼梦》,不是因为其文化素质低下,而是他们暂时不需要灵性成长。

D.经典阅读与阅读动机、阅读内容紧密相关,不取决于阅读媒体的选择和阅读字数的多少。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先阐释“灵性成长”的内涵,然后逐层论述了经典阅读的必要性、可能性和必然性,

思路清晰。

B.文章列举大学生读不下去《红楼梦》、当下存在碎片化阅读等社会现象并展开论证,现实

针对性较强。

C.文中使用了“指路石”“救命的方舟”“一剂良药”等词语,可使文章的论证生动形象,浅

显易懂。

D.文章末尾引用冯友兰先生关于中国哲学功用的观点,以此强调了人文经典具有促进灵性生

成的功用。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如果超越了人生实际,就具备了理解经典的灵性觉醒,能够有效地阅读古奥难懂的经

典。

B.世俗层面的成功者和失败者都需要阅读人文经典,这或许能帮助他们走出功利化生存的困

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3****86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