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24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识字8 人之初.pptx

  1. 1、本文档共4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rénzhīchū

人之初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语文一年级下册

rénzhīchū

人之初

指人刚刚生下来的时候。

“初”的字形演变:“初”字最早由“衣”“刀”组成,表示开始拿剪刀做衣服,是“开始”的意思,在课文中指刚出生的婴儿。

认真看课本,听课文朗读。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你发现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有什么不同了吗?

是古代一个叫王应麟的人给孩子写的,他希望孩子通过读这本书,了解天下的事情,学习做人的道理。《三字经》内容广泛,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与《百家姓》《千字文》并称三大国学启蒙读物。

《三字经》

相近习远教

道专幼玉知义

jìn

xiānɡ

yuǎn

zhī

zhuān

yòu

dào

jiào

()+()=

()+()=

加一加

xiānɡ

玉石

相同

=()—()

减一减

学习

练习

=

+

=

+

比一比,记一记。

yuǎn

jìn

=

+

dào

道路知道

“教”的古文字形像一个人手执教鞭教导孩子学习的样子。

猜一猜,这是今天学的哪个生字?

jiào

教师

教学

相反相同

之后之前

学习习气

教学教师

专心专一

幼小幼儿园

玉石宝玉

义气正义

读一读,记一记。

相近相反学习练习

知道道路专心专门

读一读,记一记。

自己练习读课文,进行班级展示。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读好“不”的变调。

和同桌一起读课文,互相点评。

抽读课文,师生共同点评。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教育

学习

找一找:哪个小节在讲教育?哪一个小节在讲学习?

两个小节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呢?

人之初,性本善,

人在刚出生时候,天性本来都是善良的。

随着我们慢慢长大,这善良的天性会不会发生变化呢?

性相近,习相远。

人和人的天性大致接近,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你知道是什么让人善良的天性发生变化了吗?

看故事,说说孟子发生变化的原因。

孟母在带着孟子几次搬家之后,在学习气氛浓厚的学堂附近住了下来。孟母靠着每天织布维持家里的生活。

孟子刚开始对学堂充满好奇,学习十分认真,可一段时间后,孟子觉得读书辛苦,渐渐对学习感到厌倦。有一天孟子不愿读书,偷偷跑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织布,见他逃学回来,一句话没讲,就把织布的梭子给弄断了,这意味着马上将要织成的一匹布全毁了。孟子连忙问:“您为什么要这样?”孟母告诉他:“读书求学不是一两天的事,就像我织布,必须从一根根线开始,然后一寸一寸地才能织成一匹布,而布只有织成一匹了,才有用,才可以做衣服。读书也是这个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恒,像你这样半途而废、浅尝辄止,以后怎能成才呢?”

孟子感到十分羞愧,从此每天勤学苦读,后来成为仅次于孔子的圣人。

听老师讲故事。

苟不教,性乃迁,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教之道,贵以专。

为了使人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想一想:这一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育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拍手读第一小节。

摇头晃脑读一读。

练习背诵第一小节。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师生接龙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个小节告诉了我们什么?

子不学,非所宜,

小孩子不好好学习,是很不应该的。

幼不学,老何为?

一个人小时候不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既不懂做人的道理,又无知识,能有什么用呢

文档评论(0)

尤利西斯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