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专题八+生物变异和进化-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pptx

专题八+生物变异和进化-备战2025年高考生物二轮复习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5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心考点;考情

分析;互换;;

【典例1】(2024·山东枣庄高三模拟)果蝇的X连锁隐性致死基因的突变率为0.1%,即每1000个配子中,有1个X染色体有隐性致死突变。果蝇的Ⅱ号、Ⅲ号染色体的隐性致死突变率均为0.5%。Ⅳ号染色体为点状,突变率极低,忽略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果蝇染色体DNA中只要发生碱基的替换、增添或缺失,即为基因突变

B.果蝇的所有染色体都可以发生隐性致死突变,说明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

C.仅考虑X染色体,正常果蝇群体的后代雄性个体中隐性致死的概率为0.1%

D.果蝇群体中总的隐性致死突变率为1.1%;2.“两看法”界定二倍体、多倍体、单倍体;【典例2】(2024·湖南张家界高三二模)普通小麦为六倍体(6n=42),记为42W;长穗偃麦草为二倍体(2n=14),记为14E。长穗偃麦草含有抗病、高产等基因,小麦育种专家欲将长穗偃麦草的抗病、高产基因转移到普通小麦细胞中,进行了下图所示的杂交育种过程,最终培育出符合预期目标的“小麦二体异附加系”新品种戊。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培育过程运用了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的遗传学原理

B.①过程常用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F1幼苗

C.乙减数分裂时长穗偃麦草的7条染色体可随机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D.普通小麦和长穗偃麦草不存在生殖隔离;“三倍体”≠“三体”;4.几种常考类型产生配子的分析方法;重点一:生物的变异;(1)诱变育种;(2)单倍体育种与杂交育种的关系;(3)多倍体育种的原理分析;7.准确选取育种方案;【典例2】((2024·广东湛江高三二模)西瓜(2n=22)为二倍体生物,现利用稳定遗传的红瓤(R)小子(e)西瓜品种甲与黄瓤(r)大子(E)西瓜品种乙进行育种,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①过程中的试剂可以用低温处理代替,通过②过程获得的无子西瓜的基因型为RRrEee

B.③过程所用的试剂为细胞分裂素,主要由根尖合成,能促进细胞分裂和芽的分化

C.杂种植株获得的单倍体幼苗经①过程中的试剂处理后,所得植株不一定为纯合子

D.图中F1相互授粉所得F2的基因型可能有9种或3种;重点二:生物的进化;【典例1】(2024·河北衡水高三一模)自然界新物种形成的模式有渐变式、骤变式???据下图分析,下列关于自然界新物种形成过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a代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导致种群基因频率定向改变

B.d是隔离,是生物进化的必要条件

C.骤变式物种形成不需要经过地理隔离,因此一般不与环境发生协同进化

D.图中a、c均参与形成生物多样性;重点二:生物的进化;2.(2024·甘肃选择考)青藏高原隆升引起的生态地理隔离促进了物种的形成。该地区某植物不同区域的两个种群,进化过程中出现了花期等性状的分化,种群甲花期结束约20天后,种群乙才开始开花,研究发现两者间人工授粉不能形成有活力的种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花期隔离标志着两个种群间已出现了物种的分化

B.花期隔离进一步增大了种群甲和乙的基因库差异

C.地理隔离和花期隔离限制了两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D.物种形成过程实质上是种间生殖隔离建立的过程;重点二:生物的进化;重点二:生物的进化;重点二:生物的进化;重点二:生物的进化;【典例3】匍匐鸡是一种矮型鸡,匍匐性状基因(A)对野生性状基因(a)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A基因纯合时会导致胚胎死亡。某鸡群中野生型个体占20%,匍匐型个体占80%,随机交配得到F1,F1雌、雄个体随机交配得到F2。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F1中匍匐型个体的比例为12/25

B.与F1相比,F2中A基因频率较高

C.F2中野生型个体的比例为25/49

D.F2中a基因频率为7/9;重点三:生物变异类型的实验;重点三:生物变异类型的实验;重点三:生物变异类型的实验;【典例1】科学家研究发现突变型棒眼果蝇的出现与常染色体上的两个基因发生突变有关,突变情况如下表所示。已知赖氨酸的密码子为AAA、AAG,谷氨酰胺的密码子为CAA、CAG。将突变型棒眼果蝇与野生型圆眼果蝇杂交,F1均为圆眼果蝇,F1雌雄交配,测得F2中圆眼果蝇有450只,棒眼果蝇有30只。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突变基因Ⅰ的模板链中所发生的碱基变化为A→C

B.导致Ⅱ变化的原因可能是基因的终止密码子延后出现

C.突变型棒眼果蝇发生的是隐性突变

D.F2圆眼果蝇中纯合子所占的比例为3/16;重点三:生物变异类型的实验;重点三:生物变异类型的实验;重点三:生物变异类型的实验;重点三:生物变异类型的实验;真题研析;真题研析;真题研析;真题研析;解析:Est基因与毒素降解有关,且每年在距海岸线0~20km范围内(区域A)喷洒杀虫剂,会对蚊子起定向选择作用,使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