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部编版语文六下《两小儿辩日》注释译文赏析
两小儿辩日
《列子》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曰:“我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
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
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作者
《列子》旧题为列御寇著。据后人考证,可能是晋代人作品。今本八
篇,内容多为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列御寇,相传是战国时的
道家人物,郑国人。其学说本于黄帝老子,归同于老、庄。是介于老
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传承人物。
战国初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各家学派在传扬自己的主张时,
常运用大量生动的小故事来说明抽象的道理。这样,寓言就空前繁荣
起来。《列子》即是在这样一个时代背景下,所产生的寓言和神话故
事集。
译文
孔子向东游历,见到两个小孩在争辩,就问他们在争辩的原因。
一个小孩子说:“我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近,而正午的时
候距离人远。”
另一个小孩子认为太阳刚刚升起的时候距离人比较远,而正午的时候
距离人比较近。
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时像车的车盖一样大,到了中午时就如同
盘子一般小了,这不是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另一个小孩儿说:“太阳刚出来时凉爽,到了中午的时候热得如同把
手伸进热水中,这不是近的就感觉热,而远就觉得凉的道理吗?”
孔子听了之后不能判断他们俩谁对谁错。
两个小孩子笑着对孔子说:“是谁说你智慧多呢?”
注释
选自《列子·汤问》,题目是编者加的。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
人,春秋末期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一
生言行被他的学生编成《论语》一书,留传于世。
东:向东方。方位名词做状语。
游:游历、游学。
见:看见。
辩斗:争辩,争论.
辩:争。
其:代词,他们。
故:缘故,原因。
以:认为。
始:刚刚,才。
去:距离。
日中:正午。
初:刚刚。
车盖:古时车上的遮雨蔽日的篷,多为圆形。
及:到,到了。
则:就。
盘盂:盛物的器皿。圆者为盘,方者为盂。古人也常在上面铸刻文字,
用来记录功绩或勉励自己。
为:是。
沧沧凉凉:形容清凉的感觉。沧沧:寒冷。
探汤:把手伸向热水里去。这里指天气很热。汤,热水,开水。
决:分辨,判断。
孰:谁。
为:同“谓”,说,认为。
汝:你。
知zhì:通假字。“知”通“智”聪明、智慧。
笑:在这里不是嘲笑,在这里突出了孩子们的天真可爱。
文言现象
通假字
知:通“智”,智慧,孰为汝多知乎?
为:通“谓”,说,孰为汝多知乎?
一词多义
其
指示代词,那,及其日中如探汤。
第三人称代词,他们,问其故。
为
通“谓”,说,孰为汝多知乎?
是,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古今异义
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盘盂,古义:过去吃饭的碗、盘
子,圆的为盘,方的为盂;今义:用来装痰、人的排泄物的盘子。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汤,古义:热水;今义:食物加
热煮熟后的汁液。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去,古义:距离,离、相离;
今义:离开所在的地方到别处。
思援弓缴而射之。援,古义:引,拉;今义:支援,帮助。
词类活用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东游:名词做状语,向东。
赏析
从太阳中心点到地球表面上的一个固定点来说,肯定是早上距离
长、中午距离短。只不过这点距离的变化并不足以导致中午热早上凉,
中午热早上凉是太阳折射角度引起的,不是“两小儿辩日”中讲的那
个道理。
本文是一篇寓言故事。文章叙述了古时候,两个小孩凭着自己的
直觉,一个认为太阳在早晨离人近,一个认为太阳在中午离人近,为
此,各持一端,争执不下,就连孔子这样博学的人也无能为力。这个
故事说明为了认识自然、探求客观真理,要敢于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也说明宇宙无限,知识无穷,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学习是无止
境的。
故事可分三部分理解。先写孔子路遇两小儿辩斗,点明了故事发
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两小儿对于太阳在不同时间距离地球
远近这一问题摆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接着写两小儿凭借人们日常
生活中可以体会的直觉(视觉、触觉)阐明所持观点,以反驳对方观
点。最后写孔子面对两小儿的争辩,无法裁决而引起两小儿的“笑”。
全文仅一百来字,却能给人以多方面的启示。通过对话描写来表现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