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高考Ⅰ卷——2025届高考语文4月模拟预测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音乐蕴含着哲学本原思想,这是我国古代乐论特为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我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可以追溯到史前时期,支配这一时期审美意识的,不是商周以后的理性哲学,而是更为原始的本原哲学,以及由此形成的巫术文化。
音乐是一种神秘的艺术,它的音律能与天地自然相接。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对于音乐的作用,古人往往并不看重它的审美愉悦性,而把通神致用的功能放在首位。《列子汤问》篇记载战国时期阴阳家邹衍来到北方,见其地冰寒不生五谷,便吹律使天气回暖,于是禾苗得以生长。古今评论对这一类传说常常不予认同,认为其不符合科学道理,然而若从阴阳律学的角度看待它,其中的哲学意蕴就会显露出来。这种理念看似抽象,处于形而上学的思辨当中,但是在音乐的表现中则充满着一种原始郁勃的生命意态。由于音乐本于自然,因而音乐的至高境界也与自然天道相通,古代乐论涉及的音乐起源和音乐审美等问题,大都体现出辽远博大的宇宙意识,人们对音乐的鉴赏,也以把握这种形而上的思想意旨为最高境界。
音乐的本体在于它的形而上属性,也在于人类生命体的内在规律。它暗合生命节律,是自然美的最高体现。在西方美学史上,处于自然哲学阶段的古希腊美学,关注的就是艺术的本原问题,其美学思想注重对事物外在形式的研究。毕达哥拉斯学派以数的原则去解释宇宙中的一切现象,认为世界万物最基本的元素就是“数”,美的事物就是体现着适当的数量关系的事物,事物本身必须符合和谐的数的比例。在音乐美的认识上,毕达哥拉斯认为,物质之间对立因素的和谐统一是音乐形成的主要原因,它代表宇宙和谐的原理,也符合人的欣赏规律,所以它能给人带来美感。与西方美学传统不同,在我国古代,声音之道被哲学家纳入了“阴阳五行”学说的范畴,古人运用阴阳学说解释音乐的起源,并把它同人体相对应来谈其养生意义,认为音乐顺应宇宙万物阴阳相生、动静相应的规律。
“阴阳五行”学说把人体作为宇宙自然的对应物,阴阳消息与人的心理结构会产生全息的感应,这在古人对音乐起源的描述中就能体现出。音乐源于生产实践需要,为的是疏导人体阴阳两气失调的现象,这表明古人对阴阳之气有自己的理解。“气”是我国哲学本原论的基始范畴,它是生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成分,古人认为音乐的产生也是宇宙自然气化的结果。《礼记。乐记》对此有具体的描述:“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这对文艺创作的“物感”说极有影响,“物感”说体现了“天人合一”的诗性境界,即主体在与客体互感互动的直观活动中倾听自然的回响。正是由于具有这样的特点,所以音乐能够深主人心,化感性情,在主体接受过程中,人的情感也在悄然地发生变化。
关于音乐的作用,西周的统治者历来重视德治,注重以礼乐作为思想统治的重要手段。音乐的教育功能关键在于“治心”,即消除人的内在欲望和外在的诱惑,使之归于“礼”,这就把音乐的本原放在人的心性基础之上了。音乐能够为社会的道德教化而经治人心,这是由它的本原基点所生发出来的社会功能,反映了音乐的宗旨是“美善相乐”,倡导人与天地和乐的人格美。
我国先秦的乐论,一般以“乐”代指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它在社会的运用中是指礼乐。谈到音乐的社会政治作用,为什么还会联系到哲学本原的概念?我们首先应该认识到,中国古代的自然哲学与政治哲学是紧密联结在一起的,具体的途径是把社会现实的存在同天道自然联系到一起,把宇宙自然的最高法则与人类社会的政治规范相联系,从派生万物的本根上寻找社会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根据。正是由于这样的哲学思想基础,所以我国古代哲学十分注重对“本原”性、“本根”性概念的阐释,并通过这些哲学概念将社会政治道德观念融注到其中。
儒家学派注重“天道”在人类社会中的体现,把天道转化为社会礼仪规范,依此对人们的文艺活动加以约束。儒家的礼乐是天、地、人三者间相互沟通的纽带,社会政治思想要通过乐教影响人心来加以实现。《礼记。乐记》云:“若夫礼乐之施于金石,越于声音,用于宗庙社稷,事乎山川鬼神。”这是雅乐的根本功能,《诗经》中的《周颂》、《乐府诗集》中的郊庙歌辞都是这种祭祀音乐的典型代表。
总之,中国古代的音乐理论,正是由于看到了它“上接天道的形上根源,从而给予音乐至高无上的文化地位”。这种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不仅涉及音乐的神秘起源和地位,也关系到如何认识音乐的社会作用,强调音乐移风易俗、陶冶性情等伦理教化功能。
(摘编自王少良《中国古典音乐的哲学本原思想》)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史前时期以来,本原哲学和巫术文化就一直支配音乐美学思想,这是古代乐论关注的核心问题。
B.用阴阳律学阐释音乐起源和音乐审美等问题,体现出辽远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届高考作文备考训练之继续前行:拨动人生平衡的琴弦.docx
- 2025届高三语文4月名校联考作文选编(审题+立意+范文).docx
- 2025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一模语文试题及答案.docx
- 2025届深圳市高三语文一模作文题目解析及相关素材整理.docx
- 2025年福州市高三语文四月诊断测试作文“科技与人文”题目导写与例文.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古诗鉴赏之柴望《和通判弟随亨《书感》韵》.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尽善尽美之辨.docx
- 2025年高三语文模拟考试作文题目解析+材料+范文:如何在社会期待与自我定义之间找到平衡.docx
- 2025年上海市浦东新区近五年初三语文二模作文题目解析+范文.docx
- 2025年中考语文备考之名著阅读《朝花夕拾》知识点清单.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