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2024-2025学年度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pptx

第14课 当代中国的外交-2024-2025学年度高中历史教学课件(部编版选择性必修1).ppt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从“横眉冷对”到“无人敢欺”;中国古代近代外交;当代中国的外交;;;;;思考:新中国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发展外交的?;;(3)方针(连线);;一边倒”与独立自主;;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1.外交政策:;材料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一大批亚非拉国家摆脱殖民统治,获得独立。中国倡导的求同存异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深得这些国家的认同,它们希望同新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由于拥有遭受殖民统治和争取民族独立的共同经历以及巩固主权独立和发展民族经济的共同愿望,中国对亚非拉国家怀有较强的认同感,并采取积极姿态,争取建立和发展与新独立亚非拉国家的友好关系。在上述背景下,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了第二次建交高潮。1955年底,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23个,到60年代中期,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增加了一倍多。在十年时间内,同新中国建交的国家,除法国外都是亚非拉国家。

——摘编自石善涛著《新中国外交理论与实践(1949—2019)》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中期迎来建交高潮的原因。;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出现高潮;

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外交发展奠定制度基础(中国国力的提升);

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了中国国际地位;

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影响扩大;

中国积极参与国际会议,提高了国际影响力。;;;任务:改革开放后,中国遵循和平发展理念,开展全方位外交,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阅读教材P82第二目内容,完成下列表格。;;中国的不结盟政策;材料随着新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发展,以及国家利益的不断拓展,中国对国际社会的融入更多地表现出中国式的“积极主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通过对与不同国家外交关系进行的重新组合,以及由此展开的“中国全方位的外交布局”来推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在外交目标上,更注重“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在外交策略上,更强调“坚持开放、不搞封闭,坚持互利共赢、不搞零和博弈,坚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在外交价值立场上,更明确地“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

——据刘骞《我国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新时代意涵》

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我国改革开放后形成的外交新思路。;提示

原因:改革开放后,为了为我国经济的发展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为了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政策:我国调整了外交思路,实行全方位外交的新思路。

评价:这一外交新思路有利于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提供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促进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树立中国的负责任大国形象(或宣扬中国追求公平与正义的外交理念);有利于顺应经济全球化趋势,促进世界经济发展;有助于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国家间的友好合作、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

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全球价值观包含相互依存的国际权力观、共同利益观、可持续发展观和全球治理观。;;材料习近平主席强调:“如果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音乐,只有一种服饰,那是不可想象的。”世界因不同而精彩,因共生而繁盛。当今世界,各国都需要和谐稳定的国内环境与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任何动荡和战争都不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因此,走“同而不和”的殖民主义、霸权主义老路无法解决世界问题,只有和平发展道路可以走得通、走得稳、走得远,只有建立在“和”的基础之上的政治才会持续稳定。中国始终尊重“和而不同”,尊重发展道路多样化和世界文明多样性,使各国在平等基础上进行交流、交往,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

——包瑞《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及其创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在国际舞台上坚持“和而不同”理念的原因。并列举我国新时代“和而不同”理念的生动体现。;;;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辅之家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法律、医学电子书,案列评析、合同PDF、教学设计、课件、导学案、中考、高考复习专题资料、试卷、真题、钢琴谱。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2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