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阅读鉴赏+课件.pptx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诗歌比较阅读鉴赏+课件.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较阅读,求同存异鉴赏古诗阅读

比较阅读鉴赏题是近年来古代诗歌阅读题常考的题型,其考查形式灵活、命题角度多维,贴合当下新课标注重考生综合能力的导向。

考情考向·寻踪年份卷别篇名题干表述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新高考Ⅱ卷《送别》C.本诗最后两句的表达方式,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也曾使用。(6分)比较表达方式①题外选材,往往要么是衔接教材篇目,沟通课内与课外,以增强考生知识迁移和运用的能力;要么是引入另外一首主题、写作对象等相似的诗歌,让考生进行比较分析。②比较点要么是形象、意境、情感主旨,要么是语言、结构、表达技巧等;比较角度则或比较其同,或比较其异,或比较异同。2022全国甲卷《画眉鸟》《画眉禽》这两首诗中,画眉鸟所起的作用并不相同。请简要分析。(6分)比较意象的作用2022全国乙卷《白下驿饯唐少府》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的送别之作,但诗人排遣离愁的方法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比较内容、手法

活动一比较诗歌的形象(意象)

意象,就是物象与情思的组合。象,即诗中的形象,不仅包括人物形象,也包括景象、物象、事件和抒情主人公形象,意,就是作者的情思。意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物象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画面,又称为情景、境界、氛围。一般来说,意象与词句相关,意境则与全篇对应。离开意象,无以谈意境。故在古典诗词中意象是起点,意境是终点。从意象、意境进行比较鉴赏,往往考查不同诗歌对相同意象(或同一对象)描写的异同。比较鉴赏时要特别注意披“象”入“意”,由“象”至“境”。

关键能力·突破释义诗歌形象的对比鉴赏往往着眼于不同诗歌选用的同一形象(意象),但是这个形象(意象)又具有不同的内涵,承载着不同的情感内容。解题方法分析形象(意象),首先要把握全诗的情感,在诗歌主题的统摄下,把握诗人情感和诗中景物的内在关系。诗人的情感决定并影响着诗人对意象的选择和描绘,意象又凝聚并表现着诗人的情感。不要单就景物谈景物,那样可能会南辕北辙。

即学即练·巩固1.(2023·宁德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6分)洞庭玩月韩偓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玉碗深沈潭底白,金杯细碎浪头光。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题点明了地点和描写对象,“玩”字活泼灵动,增添了人与月的亲近之感。B.首联中的“万顷”在表现洞庭湖湖面广阔的同时,也写出了月光普照的情景。C.第五句写乌鹊因天气寒冷而受惊离巢,与“明月别枝惊鹊”有异曲同工之妙。D.诗人由眼前月写到瑶台月,使现实与想象交相辉映,拓展了诗歌的表现空间。【解析】选C。C项,“写乌鹊因天气寒冷而受惊离巢”错误。“寒惊乌鹊离巢噪”以夸饰明月之皎洁冰清,乃侧写烘托。并非因天气寒冷。

(2)本诗与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题材相同,但写景的侧重与用意却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本诗写景侧重湖面上的月影和宽广的湖水。其时诗人正壮年,尚在觅仕,游历山川,见此湖光水色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湖水和清月的赏玩之情。②《念奴娇·过洞庭》写景侧重月亮、银河,把它们的光辉倾泻入湖中,细浪中照映着星河的倒影。词人的心,已被宇宙的空明净化了,而宇宙的景,也被词人的纯洁净化了,表达了经历了“世路”的坎坷艰险后才达到的一种“圆通”和“超脱”的精神境界。

【解析】本诗写洞庭湖写景的侧重和用意:首二句描述秋夜月光下,辽阔的洞庭湖一派洁白景象,为总体概写,此下三、四两句即细写。第三句写明月如沉浸湖中潭底,乃写月之倒影,第四句刻画湖波银光闪烁之月景,乃写月光照射湖面之光耀景象。五、六两句“乌鹊离巢噪”“蛟螭换窟藏”以夸饰明月之皎洁冰清,乃侧写烘托。末二句则为联想之辞,以琼楼玉宇挹酒浆之仙宫情景,以写皎皎明月之美好。写景侧重湖面上的月影和宽广的湖水。其时诗人正壮年,尚在觅仕,游历山川,见此湖光水色美景,抒发了诗人对湖水和清月的赏玩之情。

《念奴娇·过洞庭》写景的侧重和用意:“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开头三句即在我们面前展现了一个静谧、开阔的画面,与其说是实写湖面的平静,还不如说是有意识地要展现其内心世界的恬宁。“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二句就隐约地暗示了这种物我“和谐”的快感,一个“着”字,表达了他如鱼归水般的无比欣喜,充溢着一种皈依自然、天人合一的“宇宙意识”,而这种意识又在下文的“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中

文档评论(0)

wh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