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十一章心理物理学方法;第十一章心理物理学方法;第十一章实心理物理学方法;第一节经典心理物理法;绝对阈限(absolutethreshold)的理论定义是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按照这种说法,低于绝对阈限的刺激强度我们是感觉不到的,而高于绝对阈限的刺激强度我们总是能感觉到的。;在心理物理法的实验中,通常用恰好能引起某种感觉(或差别感觉)的刺激值的均数来表示阈限。按照惯例,心理学家把有50%的次数被觉察到的刺激值定为绝对阈限。
同样地,当物理刺激的强度不断变化时,它们的强度只有达到一定的差异,才能引起差别感觉。这种刚好能引起差别感受的刺激变化量,叫差别阈限。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是,在多次重复实验中,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一、阈限的测量
(一)最小变化法
最小变化法(minimal-changemethod),又称极限法(limitmethod)、序列探索法(methodofserialexploration)、最小可觉察法(或最小差异法)(methodofleastdifference)等,是测量阈限的直接方法。
它的主要特点就是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利用这种方法既可以测定绝对感觉阈限,也可以测定差别感觉阈限。;1.绝对阈限的测定
采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时,刺激系列分为递增(记为↑)和递减(记为↓)两种。
刺激系列要按递增或递减系列交替呈现。
递增时,刺激要从阈限以下的某个强度开始;
递减时,刺激系列的起点要大于阈限的某个强度;
一般应选10到20个强度水平。
为了使测定的阈限准确,并使每一刺激系列的阈限能相对稳定,一般递增和递减刺激系列要分别测定50次左右(共100次左右)、刺激应由实验者操纵。
为了避免被试者形成定势,每次呈现刺激的起点不应固定不变,而应随机变化。;用最小变化法测定绝对阈限的反应变量时,要求被试以口头报告方式表示。
当刺激呈现之后,被试感觉到有刺激,就报告“有”,当被试没感觉到有刺激,就报告“无”,其依据是被试的内省,而不是刺激是否呈现。
被试报告后,主试以“有”“无”或“+”??-”记录被试的反应,每个系列都需要被试作“有”到“无”、或“无”到“有”这两种报告,亦即,递增时直到第一次报告“有”之后,这一系列才停止;递减时直到第一次报告“无”之后,这一系列才停止,然后再进行下一个系列。
若被试者在这二类判断中有“说不准”的情况,则可以猜,但不可放弃。
在一个刺激系列中,被试者报告“有”和“无”这两个报告相应的两个刺激强度的中点就是这个系列的阈限。;
图中是用最小变化法测音高的感觉阈限计算绝对阈限,如在表11-1中,第一个递减序列中的阈限值=(13+12)/2=12.5;然后,将所有系列阈限值相加除以总次限值。;2.差别阈限的测定
利用最小变化法来测量差别阈限时,每一次实验中比较两个刺激:一个是标准刺激(standardstimulus,用St表示);一个是比较刺激(comparisonstimulus),又称变异刺激(variancestimulus,用Sv表示)。
标准刺激强度大小不变,比较刺激按递增或递减顺序排列。标准刺激在每次比较时都出现,比较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与标准刺激匹配呈现,直到被试的反应发生转折。
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可同时呈现,也可先后呈现。
在测量差别阈限时,将被试的报告分为四类反应:比较刺激大于标准刺激,记为“+”;比较刺激等于标准刺激,记为“=”;比较刺激小于标准刺激,记为“-”;当被试在比较时表示怀疑,可记作“?”。;表11-2是用最小变化法测定时间差别阈限的示例表,可以看到交替进行的递增和递减序列。;差别阈限的具体计算方法:
(1)求出差别阈限的上限和下限。在递减系列中,最后一次“+”到非“+”(即“=”或“-”或“?”)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上限(upperdifferentialthreshold),用Lu表示;最后一次非“-”到“-”之间的中点为差别阈限的下限(lowerdifferencethreshold),用L1表示。
(2)求得在递增系列中最后一次“-”到非“-”之间的中点,用L1表示;求得最后一次非“+”到“+”之间的中点,用Lu表示。上限与下限之间的距离为不肯定间距(intervalofuncertainty),用IU表示。
;(3)不肯定间距的中点是主观相等点(pointofsubjectiveequality,PSE)。在理论上主观相等点应与标准刺激(S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