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1.气血津液病证-郁证.pptx

1.气血津液病证-郁证.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郁,有积、滞、蕴结不通之义。郁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郁证是一个病因病理学概念,又是一个综合病证。;【源流】

1.《黄帝内经》无郁证的病名,但有五行郁、情志致郁的论述。

2.《金匮要略》记载了属于郁证的脏躁、梅核气两种病证的证治。

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七情致郁学说,为后世“郁不离乎七情”奠定了理论基础。;4.《丹溪心法·六郁》开始把郁证作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将郁证列为一个专篇,提出了“六郁”之说,创立了六郁汤、越鞠丸治疗。

5.郁证作为病证名称首见于明代《医学正传》。

6.明代之后,逐渐把情志之郁作为郁证的主要内容。

7.《临证指南医案·郁》认为“郁证全在病者能移情易性”。;【范围】

西医学的神经症、癔病、焦虑症,围绝经期综合征及反应性精神病等,出现郁证临床表现时,可参照本节进行辨证论治。;;;【诊断】

1.临床特征

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善怒易哭,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为主要表现。病情随情志变化而波动。多发于中青年女性。

2.病史

多数患者有忧愁、焦虑、悲哀、恐惧、愤懑等情志内伤病史。

3.辅助检查

各系统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均正常,必须除外器质性病变。;;;【辨证要点】

1.辨脏腑与六郁

肝:气郁、血郁、火郁。

脾:食郁、湿郁、痰郁。

心脾肾:气血亏虚、阴虚火证。

2.辨证候虚实

初起→实证:气郁、血瘀、化火、食积、湿滞、痰结。

病久→虚证:气血两虚、阴精亏虚;虚实夹杂。

;;;;;二、虚证

1.心神失养

证候:精神恍惚,心神不宁,坐卧不安,多疑易惊,悲忧欲哭,喜怒无常,或时时欠伸,舌质淡、苔薄白,脉弦细或细弱。

治法:甘润缓急,养心安神。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味。;2.心脾两虚

证候:多思善疑,心悸胆怯,失眠健忘,头晕神疲,纳呆,面色不华,舌质淡、苔白,脉细数。

治法:健脾养心,补血益气。

方药:归脾汤加减。;3.心肾阴虚

证候:心烦,心悸,健忘,失眠多梦,五心烦热,盗汗,口咽干燥,舌红少津,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养心安神。

方药:天王补心丹合六味地黄丸??减。;4.肝阴亏虚

证候:急躁易怒,眩晕耳鸣,两目干涩,或头痛,面红目赤,肢体麻木,筋惕肉瞤,舌红少津,脉弦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清热安神。

方药:滋水清肝饮加减。;张某,男,42岁。初诊:1964年5月27日。自觉咽喉不舒畅及梗阻1年。

就诊前1年,不明原因开始自觉咽喉不舒畅,渐有梗阻之象,继则食管天突穴处似有阻物,咯之不出,咽之不下,多家医院疑为肿瘤,心情更加忧郁。曾服中药200多剂,病情未见改善。近期自觉梗阻之物增大如鸡子,碍吞咽,甚则微痛,不能吃硬的食物,大便秘结,不思饮食,胸部不适,素有头晕头痛,形体渐瘦,近日在北京某医院检查已除外食管癌,仅见十二指肠痉挛,近日未大便,脘腹胀满,嗳气厌食,矢气则舒,睡眠差,多梦,小便黄,脉沉弦迟,舌质正红,苔薄白带秽。

问题:1.中医诊断、分型;

2.治则;

3.方药。;本节小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了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