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诊断.pptx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诊断.ppt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汇报人:xxx

20xx-04-11

消化道出血的护理诊断

contents

消化道出血概述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诊断

下消化道出血护理诊断

护理评估与监测

护理措施与实践

康复期管理与随访

目录

01

消化道出血概述

定义

消化道出血是指从食管到肛门之间的消化道发生出血,临床表现为呕血、黑便或血便等,轻者可无症状,重者伴有贫血及血容量减少,甚至休克,危及生命。

分类

根据出血部位及病因,消化道出血可分为上消化道出血和下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食管、胃、十二指肠和胰管、胆管病变引起的急性出血;下消化道出血是指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的肠道出血。

发病原因

消化道出血的常见原因包括消化性溃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胃癌等。此外,药物刺激、应激性溃疡、胆道出血等也可引起消化道出血。

危险因素

年龄、性别、饮食习惯、药物使用、慢性疾病等都是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例如,老年人由于血管dan性差,更容易发生消化道出血;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抗凝药物也会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

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与出血部位、出血量和出血速度等因素有关。常见的症状包括呕血、黑便、血便等,严重者可出现头晕、乏力、心悸等贫血表现,甚至发生休克。

临床表现

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方法包括实验室检查、内镜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等。实验室检查可检测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指标,评估贫血程度;内镜检查可直接观察消化道黏膜病变,确定出血部位和原因;影像学检查如CT、MRI等可辅助诊断,了解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

诊断方法

02

上消化道出血护理诊断

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慢性肝病、肝硬化等病史,了解出血的诱因、出血量及速度。

病史采集

评估患者是否有呕血、黑便等症状,观察生命体征变化,如心率、血压等。

临床表现

通过胃镜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和程度,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内镜检查

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防止窒息;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护理措施

病史采集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护理措施

了解患者是否有胃溃疡病史,询问疼痛的性质、部位和规律。

检测血常规、便潜血等指标,评估出血程度和贫血状况。

观察患者是否有呕血、黑便等症状,注意腹部体征变化。

嘱患者卧床休息,保持安静;给予止血、抑酸等药物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记录出入量。

病史采集

询问患者是否有十二指肠溃疡病史,了解疼痛与饮食、季节的关系。

临床表现

观察患者是否有呕血、黑便等症状,注意腹部体征变化及肠鸣音情况。

影像学检查

通过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明确溃疡部位和出血情况。

护理措施

给予患者心理支持,减轻焦虑情绪;遵医嘱给予止血、抑酸等药物治疗;观察并记录大便颜色、性状及量。

护理措施

保持患者安静,减少搬动;建立静脉通道,补充血容量;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处理;对于胆道感染引起的出血,遵医嘱给予抗生素治疗。

病史采集

详细询问患者是否有胆道疾病、外伤等病史,了解出血的诱因和经过。

临床表现

观察患者是否有腹痛、黄疸、发热等症状,注意出血量和速度。

影像学检查

通过B超、CT等检查明确胆道病变和出血部位。

03

下消化道出血护理诊断

如小肠腺癌、淋巴瘤等,可导致小肠黏膜破损出血。

如克罗恩病、肠结核等,可引起小肠溃疡、糜烂,导致出血。

小肠憩室内可发生炎症、溃疡,导致出血。

如小肠毛细血管扩张症等,可引起小肠出血。

小肠肿瘤

小肠炎症

小肠憩室

小肠血管畸形

结肠肿瘤

结肠炎症

结肠憩室

结肠血管畸形

01

02

03

04

如结肠癌、结肠息肉等,可导致结肠黏膜破损出血。

如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感染等,可引起结肠黏膜充血、水肿、糜烂,导致出血。

结肠憩室内可发生炎症、溃疡,导致出血。

如结肠动静脉畸形等,可引起结肠出血。

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等,可导致凝血功能障碍,引起下消化道出血。

血液系统疾病

感染性疾病

结缔zu织病

药物性因素

如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可引起全身性出血,包括下消化道出血。

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可累及消化道,导致下消化道出血。

如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可引起消化道黏膜损伤,导致下消化道出血。

04

护理评估与监测

密切观察患者心率、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变化。

定时测量并记录,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对于严重消化道出血患者,应给予心电监护。

定期检查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等血液指标,了解贫血程度。

评估患者的精神状态、皮肤黏膜色泽等,以判断出血量及是否继续出血。

观察呕吐物、粪便的颜色、量及性状,以判断出血部位和速度。

预防窒息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发现休克征象立即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

预防休克

监测感染

监测肝肾功能

01

02

04

03

定期检查肝肾功能指标,了解有无肝肾损害。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呕吐物,防止误吸。

文档评论(0)

繁华专业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繁华专业文档,为您提供有价值的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