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5年04月21日初中历史组卷
一.选择题(共20小题)
1.20世纪50年代,周恩来总理在某次会议上指出“我们应该承认……是存在有不同的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求同和团结”。该会议()
A.首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使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合作
D.使新中国得到了世界各国的承认
2.苏加诺在题为“让新亚洲和新非洲诞生吧”的开幕词中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与该发言直接相关的是()
A.万隆会议 B.“非洲年”
C.殖民体系的终结 D.联合国的成立
3.在70年前的某次国际会议上,针对对共产主义的直接或间接攻击,周恩来说:“我们允许不知真相的人抱有怀疑,但……我们欢迎所有到会的各国代表到中国去参观。”该会议的圆满召开()
A.是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确立的标志
B.体现了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推动了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
D.得益于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
4.观察如表,可以看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联合国的宗旨
中国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发展国际间的友好关系,促成国际合作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A.有利于世界和平与发展
B.体现了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
C.推动了中国重返联合国
D.解决了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问题
5.某班在筹办“二战后亚非拉国家新发展”主题墙报时收集了下列图文信息,可以选用的是()
A.正面印有玻利瓦尔头像的纸币
B.《印度时报》关于甘地的报道
C.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的发言稿
D.第聂伯河上的苏联水电站图片
6.1955年,周恩来在国际会议中进行了精彩发言,强调“求同”而不是“立异”,主张不同思想意识和社会制度的存在并不妨碍求同和团结。这次会议()
A.促使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合作
C.推动了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
D.推动了中国全方位外交格局的建立
7.某同学准备为学校公众号撰写一篇以“20世纪50年代中国外交成就”为主题的文章,下列可以利用的资源有()
A.论文:《万隆会议的历史意义与时代价值》
B.视频:《国家记忆——尼克松访华》
C.照片:《毛泽东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D.文件:《中国“一带一路”贸易投资发展报告2021》
8.二战后,广大亚非拉国家希望维护和平、发展经济,不愿卷入美苏争霸。为此,1955年,亚非国家召开了()
A.雅加达会议 B.不结盟会议
C.万隆会议 D.雅尔塔会议
9.“君子和而不同”意思是“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又不互相冲突”。下列事件最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B.中美正式签署《联合公报》
C.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方针
D.新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10.下表为1955﹣1965年《人民日报》社论针对同一历史事件进行评论时使用的部分高频词简表。
序号
词汇
词频
序号
词汇
词频
1
亚非
1052
5
殖民主义
581
2
友好
904
6
独立
573
3
和平
703
7
团结
561
4
帝国主义
698
8
发展
534
据表可知,这一历史事件是()
A.二战结束 B.冷战发生 C.万隆会议 D.埃及革命
11.如图(来源:2023年印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第88页)所示会议()
A.宣告亚非拉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
B.表明发展中国家登上了历史舞台
C.团结了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力量
D.在马来西亚国的万隆顺利地召开
12.近期某外国媒体刊文称:“自20世纪50年代起,中国就恪守着一套处理国际关系的规则,别国无法理解,中国作为世界上边界线最长的国家之一是如何与邻国保持和睦关系的。”上文旨在赞扬中国倡导的()
A.独立自主方针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全方位外交
13.“它之所以其有强大的生命力,是因为它为各国如何处理相互间关系提供了五条切实可行的原则,它反映了人类对美好世界的追求,同时也指出了建立美好世界的途径”。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求同存异方针
D.不结盟全方位的外交策略
14.周恩来总理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避免走上歧路的正确方向前进。这里的“会议”是指()
A.巴黎和会 B.联合国大会
C.万隆会议 D.日内瓦会议
15.一个美国记者在万隆会议发表评论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美国记者发出这样的评论,是由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