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水壶上的“祖国”》含答案.docxVIP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水壶上的“祖国”》含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阅读理解《水壶上的“祖国”》含答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4题。(20分)

水壶上的“祖国”田佳玉吴安宁

①1950年,朝鲜战场上炮声隆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口号响彻祖国大江南北。他挥别父母,报名参军,心里满是即将穿上绿军装的兴奋。闷罐列车晃晃荡荡把他们带到了训练基地。在这里,他终于穿上了日思夜想的绿军装。

②肥大的军装套在稚嫩的肩上,昔日的毛头小伙儿竟也添了几分成熟。他把腰带紧了又紧,展展衣服上的褶皱,不住地抚摸着帽子上的红五星。新发的绿漆水壶上也画着“八一”字样的红五星,背在身上别提多精神了。他捧在手里上看下看,怎么也看不够,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③他拿起小刀,坐在地上往水壶上一笔一划地刻着什么。

④战友不解:“这是干啥呢?”

⑤“新发的水壶,得刻上字,拿混了我可舍不得!”

⑥天刚擦亮,他就投入训练。据枪瞄准时,班长让他们将水壶挂在枪口处负重加压。时间一长,他好像与水壶达成了某种默契,他们就像是一杆秤的两端,平衡而和谐。训练中,他目光如炬,汗珠滴落,双手却依旧稳稳地支撑着枪托,枪口的水壶不见丝毫晃动。

⑦很快,3个月的新兵训练一结束,他们便踏上列车奔赴前线。车上,连长做动员并配发武器。虽然每天都在和武器装备打交道,但接到弹夹的那一刻,他分明觉得比平时要重一些,连长眼神里似乎也多了些意味。

⑧涟川、铁原、华川、洪川,他一遍遍重复着地图上一个个陌生的地名。那时的他还不知道,他将在这些地方经历一场场生死战斗。

⑨转眼月余,他已经成长为一名英勇的战士。这一次又是一场硬仗,他们的阵地是志愿军屯集转运物资的重要战略交通枢纽。而他们作为炮兵担负的任务就是死守阵地,掩护前方战友。

⑩鏖战持续了几天几夜,他和战友趴在壕沟里,仔细盯着敌人的一举一动。他举起水壶,想再酣畅地饱饮一大口时,满满的一壶热水却早就冻成了冰疙瘩,没从瓶口流出一滴水。

?敌军发了疯似的发起猛攻,炮弹雪花般砸向阵地,高地上没有任何可用的掩体,连炮架也被打坏了。没有炮架,他就扛起炮筒:“咱们的迫击炮可不能停啊,战友们还没撒下来。”炮弹在敌人中炸开,扛着炮筒的他一次次被震倒在地,又一次次口鼻流血地爬起来。

?忽然,“扑通”一声,身旁的机枪手仰面倒下。机枪手捂着胸膛,躺在雪地上艰难地喘着粗气,“水……水……”

?他的胸腔里就像是塞满了棉花,每一次吸的气好像刚到嗓子眼就又呼出去了,胸口疼得像要炸裂一样。他颤抖着,将水壶死死抱在怀里,贴在身上,想用自己的体温化开壶里的冰疙瘩。当水壶接触皮肤,刺刀般锋利的痛觉盖过了寒意,一股冷飕飕的风声直直地钻入耳朵,在身体里蔓延。他咬咬牙,却将水壶抱得更紧。他想给战友喝口水,哪怕只是一滴也好啊。

?拿起水壶,一滴,两滴……仅有的几滴水滴进机枪手干裂的双唇间。

?敌人再度发起猛攻,他猛地抬起头,擦干泪水模糊的双眼,颤抖着扛起炮筒,对准了敌人的方向……

?他牺牲在了那片冰冻的土地上,身边那个尚未捂热的水壶一直陪伴着他。在军史里,人们或许可以隐约看到他的身影:志愿军部队在极度疲劳、粮弹缺乏的情况下,在每一个阵地上都与敌军展开反复争夺,并不断地以反击大量杀伤敌军。

?70多年后,当人们小心翼翼地翻开那片埋藏了战火与硝烟的土地,用小刷子轻轻拂去泥土,人们发现了那个刻着字的军用水壶。深埋在地下70多年,瓶口的软木寒早已不见踪影,壶身上的绿漆脱落殆尽,斑斑锈迹让人辨认不出它当年的模样。

?不久,水壶和烈士遗骸一起,在专机的护送下终于回到了祖国。

?陈列在纪念馆的烈士遗物中,有生锈的纽扣、只剩下鞋底的战靴、残存的防毒面具……走到水壶跟前时,人们不约而同地停下脚步,目光汇聚在那个漆面斑驳、旧痕累累的壶身上,上面赫然刻着两个字:

?“祖国”!

(选自《解放军报》2023年12月4日,有删改)

10.根据原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与水壶“达成了某种默契”,说明作为新兵的“他”已训练有素。

B.本文主要采用第三人称叙述故事,便于直接、客观地反映事件的全貌。

C.本文讲述了“他”在抗美援朝期间参军、训练,最后英勇牺牲的故事。

D.战斗中,“他”将水壶死死抱紧,希望融化水壶里的冰疙瘩来给自己解渴。

11.根据语境,赏析句子。(6分)

(1)他把腰带紧了又紧,展展衣服上的褶皱,不住地抚摸着帽子上的红五星。(从描写角度赏析)(3分)

(2)目光汇聚在那个漆面斑驳、旧痕累累的壶身上,上面赫然刻着两个字。(赏析加点词语)(3分)

12.第⑦段说“接到弹夹的那一刻,他分明觉得比平时要重一些,连长眼神里似乎也多了些意味”,是什么让“他”觉得弹夹比平时重?连长的眼神里又多了什么意味?(3分)

13.文章第段引用军史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4分)

14.伏笔是小说常用的手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