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现代文阅读——李大钊《五峰游记》.docxVIP

中考现代文阅读——李大钊《五峰游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峰游记

李大钊

①我向来惯过“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的日子,一切日常生活的经过都记不住时日。

②我们那晚八时顷,由京奉线出发,次日早晨曙光刚发的时候,到滦州车站。此地是辛亥年张绍曾将军督率第二十镇、停军不发、拿十九信条要挟清廷的地方。后来到底有一标在此起义,以众寡不敌失败,营长施从云、王金铭,参谋长白亚雨等殉难。这是历史上的纪念地。

③车站在滦州城北五里许,紧靠着横山。横山东北,下临滦河的地方,有一个行宫,地势很险,风景却佳,而今作了我们老百姓旅行游览的地方。

④由横山往北,四十里可达卢龙。山路崎岖,水路两岸万山重叠,暗崖很多,行舟最要留神,而景致绝美。由横山往南,滦河曲折南流入海,以陆路计,约有百数十里。

⑤我们在此雇了一只小舟,顺流而南,两岸都是平原。遍地的禾苗,都是茂盛,但已觉受旱。禾苗的种类,以高粱为多,因为滦河一带,主要的食粮,就是高粱。谷黍豆类也有。滦河每年泛滥,河身移徙无定,居民都以为苦。其实滦河经过的地方,虽有时受害,而大体看来,却很富厚,因为它的破坏中,却带来了很多的新生活种子、原料。房屋老了,经它一番破坏,新的便可产生。土质乏了,经它一回滩淤,肥的就会出现。这条滦河简直是这一方的旧生活破坏者,新生活创造者。可惜人都是苟安,但看见它的破坏,看不见它的建设,却很冤枉了它。

⑥河里小舟漂着,一片斜阳射在水面,一种金色的浅光,衬着岸上的绿野,景色真是好看。天到黄昏,我们还未上岸。从舟人摇橹的声中,隐约透出了远村的犬吠,知道要到我们上岸的村落了。到了家乡,才知道境内很不安静,正有“绑票”的土匪,在各村骚扰。

⑦过了两三日,我便带了一个小孩,来到昌黎的五峰。是由陆路来的,约有八十里。从前昌黎的铁路警察,因在车站干涉日本驻屯军的无礼的行动,曾有五警士为日兵惨杀。这也算是一个纪念地。

⑧五峰是碣石山的一部,离车站十余里,在昌黎城北。我们清早雇骡车运行李到山下。车不能行了,只好步行上山。一路石径崎岖,曲折得很,两旁松林密布。间或有一两人家很清妙的几间屋,筑在山上,大概窗前都有果园。泉水从石上流着,潺潺作响,当日恰遇着微雨,山景格外的新鲜。走了约四里许,才到五峰的韩公祠。

⑨五峰有个胜境,就在山腹。望海,锦绣,平斗,飞来,挂月,五个山峰环抱如椅。好事的人,在此建了一座韩文公祠。下临深涧,涧中树木茂密。在南可望渤海,碧波万顷,一览无尽。我们就在此借居了。看守祠宇的人,是一双老夫妇,年事都在六十岁以上,却很健康。此外一狗、一猫、两只母鸡,构成他们那山居的生活。

⑩我们在此,找夫妇替我们操作。祠内有两个山泉可饮。煮饭烹茶,都从那里取水。用松枝作柴,颇有一种趣味。山中松树最多,果树有苹果、桃、杏、梨、葡萄、黑枣、胡桃等。今年果收都不佳。

?来游的人却也常有。但是来到山中,不是吃喝,便是赌博,真是大煞风景。山中没有野兽,没有盗贼,我们可以夜不闭户,高枕而眠。

?久旱,乡间多求雨的,都很热闹,这是中国人的群众运动。

?昨日山中落雨,云气把全山包围。树里风声雨声,有波涛澎湃的样子。水自山间流下,却成了瀑布。雨后大有秋意。

(原载于1919年《新生活》第2期,略有删改)

11.请从时间角度,梳理这篇游记的行文脉络。

12.根据文意,谈谈你对下面这句话的理解。

这条滦河简直是这一方的旧生活破坏者,新生活创造者。

13.文章为什么要写到两处“纪念地”?请简要分析。

14.说说“从舟人摇橹的声中,隐约透出了远村的犬吠”一句的表达效果。

15.对全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作者说自己“记不住时日”,言下之意,是说五峰山的游历难以忘怀。

B.从文中“昌黎”、“韩公祠”等词可以推断,作者游山主要是为了凭吊韩愈。

C.选文既有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喜爱,对山居生活的欣赏,更有对世态民生的关照。

D.本文用词平实,多用短句,行文简洁明快,却能做到言之有序、生动传神。

【答案】11.晚由京奉线出发,次日晨到达滦州;然后荡舟于滦河之上;黄昏时回到家乡;过了两三日,登五峰。

12.滦河泛滥,破坏房屋、庄稼,同时又带来肥土,人们得以建起新屋、开出新地;借此喻示革命的目的就在于将旧有的、落后的生活打破,进而创造民主、进步的新生活。

13.作者借两处纪念地的叙写,赋予文章更多的社会内容和时代气息,表达了自己对革命的赞美,对革命烈士的敬仰,也透露出对时局的不满和担忧。

14.通过听觉描写(运用衬托手法),愈发衬出所处环境之清幽和作者心境之宁静,勾勒出一派田园野趣的水墨图景。

15.B(根据第⑩段“我们在此,找夫妇替我们操作。祠内有两个山泉可饮。煮饭烹茶,都从那里取水。用松枝作柴,颇有一种趣味。山中松树最多,果树有苹果、桃、杏、梨、葡萄、黑枣、胡桃等。今年果收都不佳”可知,作者游山表

文档评论(0)

zfcq20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