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教材《愚公移山》注释献疑.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教材《愚公移山》注释献疑

摘要:部编版语文教材选入《愚公移山》這篇文章,文中注释部分,如“吾与汝毕力平险”“隐土之北”“跳往助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无拢断焉”等仍需完善,特提出几条建议供学界参考。

部编版语文教材在很多地方进行了调整,但还是存在问题,需要不断改进。《愚公移山》一文的注释还有需要完善的地方,现提出来供学界参考。

一、吾与汝毕力平险

“毕力平险”课本注释说:“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将“险”翻译为“险峻的大山”不恰当。上文说愚公“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塞是阻塞的意思。因为愚公苦于大山阻隔,所以召集全家商量,说“吾与汝毕力平险”,显然“险”应是与“塞”对应的。《说文解字》说:“险,阻难也。”险,就是阻碍的意思。“毕力平险”应是“尽全力铲除这个阻碍”。

二、隐土之北

《淮南》云:“东北得州曰隐土。”伯峻案:今本《淮南子·地形训》作“东北薄州曰隐土”,疑注文“得”乃误字。

我们可以把隐土注释得详细一点:“东北方的薄州叫隐土。”

三、跳往助之

“跳”,课本没有注释,很多人认为是跳跃的意思。杨伯峻撰《列子集释》对此解释说:

任大椿曰:《汉书·高帝纪》:“汉王跳。”晋灼曰,“跳,独出意也”,即下文“独与滕公出成臯王门”是也。《列子》此节述愚公移山无与为助,而遗男独往助之,故云跳往助之也。跳往之跳与晋灼之训可以互证。洪颐煊曰:《汉书·高帝纪》:“汉王跳。”如淳曰:“跳音逃,谓走也。”《史记》作“逃”。晋灼曰:“跳,独出意也。”《燕王译传》:“遂跳驱至长安。”亦谓逃驱也。

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毛”,注释说“指草木”。《韩非子·显学》有“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司马迁《报任安书》有“若九牛亡一毛”,《汉纪》有“如去汉牛一毛耳”。也许注释者认为,“一毛”在这些句子里可以说是“一根毛”,移到“山”上,“毛”就是指草木了。如果“毛”是指草木,那么“山之一毛”不就是山的一棵树(一根草)了吗?愚公力量虽然微弱,也不至于连山的一根草木都不能毁坏吧?实际上,上面的句子已经告诉我们“一毛”是一个固定的词语,就是指细微的事物。朱熹的诗有“鸿蒙巨舰一毛轻”,夏燮《明通鉴》有“受一脔一毛者,各献金帛为谢”。“曾不能毁山之一毛”最好将“一毛”合在一起解释,就是连山极小的部分都不能毁坏的意思。

五、无拢断焉

“拢断”这个词的注释已经争议很久了。有人认为“拢断”是慢声,就是“峦”字。有人说“拢”是高山,“断”是拦截的意思,连起来就是“山丘在中间截断”的意思。课本注释“拢断”说:“山冈阻绝。拢,同‘垄,高地。断,隔绝。”这只是根据字义猜测并不准确。

《孟子》有“必求龙断而登之”,焦循注:

《音义》出“龙断”,云:“丁云:‘案龙与隆,声相近。隆,高也。盖古人之言耳,如胥须之类也。张云:‘断如字,或读如断割之断,非也。陆云:‘龙断,谓冈垄断而高者。如陆之释,则龙音垄。”翟氏灏考异云:“列子汤问篇说愚公移山事云:‘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可为陆善经说‘龙断之确证。《说文》‘买字下引下文,直作‘登垄断。三家之释,要惟陆氏为长。”

如果将“山丘在中间截断”这个解释放到《孟子》这句话里,显然不能让文意畅通。据注,“拢断”是“冈垄断而高者”,是一个名词性短语,不能解释为主谓短语“山冈阻隔”,应该解释为“阻隔的高山”。“拢断”又被写为“垄断”或“龙断”,显然是一个词或短语,而不能被分开解释。联系《愚公移山》上文,就是说:当夸娥氏二子将太行、王屋山背走之后,冀州的南边,汉水的南边,都没有阻隔的高山了。因为高山被搬走了,所以这里就没有高山了。原来的课本把“拢断”解释为“高而不相连的山丘”,显然更合理。部编版的注释应该改写或者恢复为原来的解释。

[1]杨伯峻.列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夏燮.沈仲九标点.明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9.

[3]焦循.沈文倬点校.孟子正义[M].北京:中华书局,1987.

[4]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

文档评论(0)

ZC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