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要素传播:国货品牌的危与机.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科技要素传播:国货品牌的危与机

另一方面,也有很多国货品牌被质疑产品力和品牌力,比如花西子79元眉笔被用户嫌贵引发的巨大舆论风波,还有网易严选推出1399元的羽绒服被吐槽太贵。

但是从企业经营的角度来看,品牌要想拥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光吃低价红利是不够的,品牌必须上行,必须升级。廉价只会把品牌封锁在低技术、低创新的陷阱中,最后被不断向低端扩展的国际品牌打得惨败。

特别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中国的崛起,民众越来越关注科技领域,并且骄傲于中国以及中国企业在科技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他们不仅要求国货品牌物美价廉、货真价实,而且要拥有媲美甚至超越国际大品牌的技术实力、科技创新力。

如果一个品牌能让消费者感知到这种科技力,那么该品牌就会受到消费者的尊敬和大力追捧。

比如前段时间华为Mate60Pro引发的舆论潮和排队潮,还有比亚迪及国内一众新能源汽车品牌的崛起。过去消费者买车,最关心的是空间、动力、节能、配置等功能,而现在消费者买车,首先看的就是这辆车的科技感和智能化程度。

在现场,身为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员的苏春雷身穿一件冲锋衣登上舞台,向在场观众和网友们分享这款由中国科学院研发的新型纳米纤维膜复合面料,展示冲锋衣的防风、防水、透气等性能。这时,在弹幕和评论区里,消费者留言最多的话就是“链接呢”。

并且,很快网友在苏春雷身上找到了品牌名称Ecobreath。随后,在淘宝上Ecobreath的搜索指数以每天1000+的速度节节攀升。

作为这款面料品牌方的Ecobreath,紧急开通了品牌微博和网店预售渠道,顺利接下这波流量。

就这样,一个还没开始营销推广的新品牌,在B站被送到了众多消费者的面前。

这是当今时代的主流消费心理,也是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全面崛起的必然。在这种社会主流心态和内容消费偏好下,提高产品科技感和创新性,强化科技传播,从而赢得消费者的认同与共鸣,可以说是国货品牌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的最大红利。

前段时间,国产吹风机品牌徕芬的创始人叶洪新登上微博热搜,因为他在一次采访中透露,徕芬在B站投放了1000万元,结果卖出1亿元的销售额。可能很多人对徕芬品牌的认知还停留在电梯洗脑广告上,却不知道徕芬在科技传播上做了许多工作,花费了诸多心力,而这对于销售的推动更为实际。

可以说,今天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国货品牌具备了国际一线的科技实力。但是坦白地讲,大多数品牌其实并不擅长科技传播,空有一身高超的技术,却无法让消费者感受到。在科技传播越发重要的今天,只能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这是有客观原因的,因为科技并不容易传播。

二是媒体环境也不允许。过去当消费者阅读、观看一则广告时,他要么是在生活场景中忙于其他事,比如电梯、地铁、候车亭等媒体;要么是在娱乐场景中正在追剧、吃瓜、刷短视频,比如传统的电视、报纸杂志,以及抖音、快手等新媒体平台。

在这种媒体环境下,消费者既没有兴趣、也没有耐心去看企业长篇大论的技术解读、科普内容,只能接收最浅显的广告、娱乐化的营销信息。

三是科技传播的最终目标是赢得消费者的认同和信任,但是如果只有企业自己大肆宣扬自己的技术实力,则难免有王婆卖瓜之嫌。

这时企业需要一些专业、权威的第三方平台、人员来参与科技传播,但是这种既有专业素养,又能做好传播的第三方并不好找。

不过在今天,这一切正在成为过去式。消费者更愿意关注和谈论科技,我们也有了更适合传播科技的平台和内容形式,而且还有大量的品牌做出了精彩示范和案例指引,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俱备。

在这样的大趋势、大背景之下,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做好科技传播的三大关键要点。

比如取一个简洁易记的名字,设计一个鲜明、高辨识度的视觉符号,能够体现科技的核心功能、作用和特征,从而便于消费者形成认知和记忆。也就是说,科技需要品牌化,从单一的技术科普走向技术品牌的打造。

比如奥迪有一项四轮驱动技术quattro,它就以壁虎作为符号,因为壁虎能让人联想到四驱的抓地力。相信大家在很多汽车后备箱上都看到过这只壁虎,这就是奥迪技术的传播力。

再如比亚迪打造了三大技术品牌,即刀片电池、易四方、云辇,这奠定了比亚迪在电动车领域的江湖地位和社会影响力。刀片电池尤其深入人心,让消费者对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和安全性有了深刻认知。

之前,宝骏汽车为了推广其E系列电动汽车,将每月21日打造成企业官方的“爱E日”。每个月的这一天都举办各种用户活动、产品试驾活动,发放购车福利,并且推出企业内部的博士天团、设计师天团进行直播,讲解自己的技术和车型设计,这就是一个IP。

为了应对耐克的技术攻势,锐步随即也打造了一个技术品牌Pump。耐克是让消费者把空气踩在脚底,锐步则转换了一个思路,把鞋身打造成可充气的样式。用户只要按压鞋舌上的充气泵,就可以给鞋充气,从而调整鞋子的包裹性和合脚程度。

于是锐步就把这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