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高一语文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必修上册).docxVIP

12.《拿来主义》(教学设计)-高一语文同步高效课堂(统编版 必修上册).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理性审辨,批判继承

——《拿来主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筛选、提炼文本内容,能够理清文章的论证过程、理解作者观点。

2.学习文章严谨的论述和形象的说理方式,并体会其艺术效果。

3.了解杂文的议论性和文学性相结合的特点,体会鲁迅杂文强烈的现实针对性。

教学重难点

1.品味鲁迅特有的杂文语言,感受鲁迅语言辛辣讽刺的力量。

2.理解鲁迅的批判性思维,学会从多角度审视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的态度,培养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在全球化日益加深的今天,我们每天都在接触着各种各样的文化信息。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文化现象,我们应该如何选择和取舍呢?

针对这一问题,我校编辑部准备在公众号推出“再读《拿来主义》”特别版块,邀请同学们参与公众号编辑,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度“悦”读鲁迅经典,了解和认识我们自身所处的文化。

二、学习任务

课前预习任务

(一)作者简介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樟寿,后改为周树人,浙江绍兴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鲁迅的小说多材于当时病态的现实社会,旨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杂文数量极多,题材广泛,形象鲜明,论辩犀利,文风多变。

代表作品:

小说集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正传》收于《呐喊》中)

散文集

《朝花夕拾》(《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

散文诗集

《野草》

杂文集

《且介亭杂文》《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

(二)写作背景

1934年,当时上海《文学》月刊正在讨论如何对待“文学遗产”问题,在讨论中存在着“全盘肯定”和“全盘否定”两种错误倾向。鲁迅也在如何对待文化遗产这个问题上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鲁迅当时写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论“旧形式的采用”》,阐明正确对待古代文化遗产的态度;一篇是《拿来主义》,阐明如何正确对待外国文化的问题。

(三)名词解释

杂文:散文的一种。它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社会倾向的一种文艺性论文。写作特点是以议论为主,夹以叙事、抒情。以短小精悍、明快锋利见长,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

《且介亭杂文》:1935年,鲁迅住在上海北四川路,这个地区是“越界筑路”(帝国主义者越出租界范围修筑马路)区域,即所谓“半租界”。“且介”即取“租界”二字之各半。后又有《且介亭二编》、《且介亭末编》。

课中学习任务

学习任务一:导图引读

公众号第一个版块是导图引读,设置这个版块因为一段历史渊源:

1934年6月,在《拿来主义》被《中华时报》副刊《动向》录用并准备刊印发表时,报社编辑人员质疑道:“此文题目为“拿来主义’,但前面提到了闭关主义等概念,都与“拿来”无关,是不是要删去?”

作为公众号的编辑,请将你的理解融入导图设计,引导读者阅读文本。

明确:

鲁迅先生不在文章开头提出论点,而先否定批判三种错误观点,这其实就是驳论文常见的批驳方法。作者摆现象、揭实质、析危害,这是本文立论的缘由。针对现实问题,即当时人们对待外来文化的某些错误态度,一种是全盘接受,一种是盲目排斥,作者提出主张及解决路径破立结合,让文章有的放矢,富有意义。

小结:闭关锁国被闯开,送去沦落成乞丐。

送来糖衣夹炮弹,自己来拿最实在。

说明:本任务旨在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论证过程、理解作者观点。

学习任务二:旁批注解

鲁迅《拿来主义》集嬉笑与怒骂于一体,咀嚼有味,意味无穷。鲁迅作为语言大师与民族思想的引导者,实至名归。

作为小主编,请找出文中的比喻论证和含有讽刺意味的词语或句子,为其写出批注,帮助读者深入理解文本。

明确:①.以第9段比喻论证示例:

喻体

本体

“拿来主义”者的态度

大宅子

中西文化遗产

占有,挑选。或使用,或存放,或毁灭

鱼翅

文化遗产中有益无害的部分

吃掉

鸦片

文化遗产中益大于害的部分

送药房

烟枪和烟灯

文化遗产中害大于益的部分

放博物馆,或毁掉

姨太太

文化遗产中有害无益的部分

各自走散为是

②含有讽刺意味的词语或句子:

·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捧着”轻蔑嘲讽的语气,本身就构成了一副绝妙的漫画,恭敬的媚态跃然纸上,卑下地炫耀,卖力地讨好,自欺欺人,反语讽刺)

·总之,活人替代了古董,我敢说,也可以算得显出一点进步了。(“进步”反语)???

·能够只是送出去,也不算坏事情,一者见得丰富,二者见着大度。(言此意彼,明褒暗贬)

·我在这里也并不想对于“送去”再说什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丝路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初高中教育,具备各个年级、各个学科课件、试卷、升学资料。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19日上传了期货从业人员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