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51T 1298-2011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技术规范 .docxVIP

DB51T 1298-2011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技术规范 .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11.220B41

备案号:30901-2011

四川

省地

DB51

方标准

DB51/T1298—2011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技术规范

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DiagnosticMethodsofContagiousCaprinePleuropneumonia

2011-06-27发布2011-07-01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I

DB51/T1298—2011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与定义 1

4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 1

5病原分离与鉴定 2

附录A(资料性附录)培养基 6

附录B(资料性附录)试剂配制 7

II

DB51/T1298—2011

前言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四川省畜牧食品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南民族大学四川省畜禽繁殖改良总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发龙岳华王永汤承傅昌秀。

1

DB51/T1298—2011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诊断技术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病原分离培养及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的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的诊断,聚合酶链式反应适用于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的检测与鉴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术语与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山羊传染性胸膜肺炎ContagiousCaprinePleuropneumonia

是由山羊支原体山羊肺炎亚种感染山羊而引起的一种以呼吸道症状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

3.2

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chainreaction(PCR)

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用于体外大量扩增特定的DNA片段。

3.3

引物primer

是人工合成的两段寡核苷酸序列,用于聚合酶链式反应,其中一条引物与目标片段一端的一条DNA模板链互补,另一条引物与目标片段另一端的另一条DNA模板链互补。

4临床症状与剖检变化

4.1临床症状

该病的典型临床症状表现为极度高热(41℃-43℃),随后2d-3d出现明显的呼吸道症状,表现为呼吸加速、显得痛苦、有时发现呼噜声,出现持续性的剧烈咳嗽。在疾病后期病羊不能运动、两前肢分开站立、脖子僵硬前伸,有时嘴里不断流出涎液。

4.2剖检变化

本病的病变多局限于胸腔内。多在一侧肺脏发生严重的浸润和明显的肝变,其肝变区凸出肺表面,颜色由红至灰不等。病肺质硬而没有弹性,切面呈大理石状。纤维蛋白渗出液充盈使肺小叶间组织变宽,

2

DB51/T1298—2011

小叶界限明显。胸腔常积有淡黄色胸水,暴露于空气后,可发生纤维蛋白凝块。胸膜变厚而粗糙,有的与胸腔粘连

5病原分离与鉴定

5.1病料采集及运输

5.1.1活体病料的采集

将无菌棉拭子伸入发病山羊的鼻腔,采集分泌物。

5.1.2剖检病料的采集

用无菌技术,采集肺组织(病健交界处最好)、胸腔渗出液及纵隔淋巴结。

5.1.3病料运输

采集的病料在低温条件下尽快(24h内)送到实验室进行检测,如果检测不能及时进行,应保存在-20℃。

5.2病原分离

5.2.1培养基

改良Thiaucourts液体培养基、改良Thiaucourts固体培养基(见附录A)。

5.2.2病料处理

5.2.2.1鼻拭子

将拭子浸入2mL-3mL的改良Thiaucourts液体培养基中,反复挤压,将分泌物悬浮于培养基中。

5.2.2.2组织样本

采用无菌技术,取2g组织样本,放入2mL改良Thiaucourts液体培养基,并在其中用剪刀将其剪成小的碎块,强烈震荡,3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

5.2.2.3胸腔渗出液

直接加入到改良Thiaucourts液体培养基中。

5.2.3培养

将上述鼻拭子悬液、组织悬液及胸腔渗出液均用改良Thiaucourts液体培养基进行101-10°倍系列稀释。同时,各稀释度划线接种固体培养基平板,平板用封口膜密封,置37℃培养

文档评论(0)

天使之恋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