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降价:我活着,别人都不能活.docx

特斯拉降价:我活着,别人都不能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特斯拉降价:我活着,别人都不能活

在“双11”购物节的预购活动拉开帷幕之际,特斯拉就作为车企代表率先给大家上了一课:我又要降价啦!主力产品Model3和ModelY全系车型大降价,降价幅度在1.4万—3.7万元,一向不爱做宣传的特斯拉还贴心地做了个海报,也不知道老顾客是什么心情。

那么,问题来了,别的车企推出来的产品一个比一个贵,怎么你特斯拉就非要降价呢?是车子不好卖了,还是不把老顾客当宝了?

其实,这个问题涉及内外部两个方面。

内部是特斯拉独特的模式,用一次次降价掀起飞轮效应。

特斯拉的飞轮结构是这么设计的:用更低的产品销售价格,带来更多的顾客关注和访问量,特斯拉顶着马斯克巨大的个人IP光环,每一次降价都能引起关注,不提老顾客心情,你就说新用户和潜在用户动不动心?笑容不会消失,只会从老顾客的脸上转移到新顾客的脸上。

有了更多的访问量和关注度,就能带来更大的销量;有了更大的销量,就能带来更大的产量;有了更大的产量,就能持续降低生产成本;有了更低的成本,就可以把市场价格压得更低,再进入飞轮的第二次循环。更低的价格、极致的性价比、向用户让利,是飞轮的永动力量,也是市场永远不变的真理。

这一套飞轮效应,马斯克已经玩得炉火纯青,屡试不爽,跟库克在苹果产品上精准的刀法有一拼。当然,你可能会问,降价不会影响企业的利润吗?但同样,降价也会带来销量的上升,何况特斯拉的汽车,利润率一点都不低。

总的来说,特斯拉的毛利高,还有更大的降价空间,他们也确实把优惠给到了新顾客,如此循环往复,保持飞轮的持续转动。当然,特斯拉这样的飞轮效应,我们还可以把它总结为“总成本领先战略”。

特斯拉跟苹果很相似,都是品牌知名度极其响亮的“科技宗教”,在品类上都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款主力产品,销量很集中,所以供应链就比较稳定,有话语权。反观比亚迪几十款汽车,分开来算供应链就更加复杂,不容易把采购价格降下来。

但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苹果是靠着自己的技术和品牌知名度做溢价,独占高端市场。特斯拉更加极端一些,是把品牌和供应链作为杠杆,变成一种规模优势,向下降维直接用于价格竞争。也就是把销量给拉起来,产生规模效应,降低成本,占领品类,提升利润率。那对顾客来说,意味着什么呢?

我之前跟大家说过,顾客需求的本质是品类,有了品类的需求才会在品牌当中做挑选。大家想要买新能源汽车,才会去思考自己到底是买特斯拉、比亚迪,还是蔚来、小鹏、理想?

只要特斯拉一降价,就等于主动拉低了整个品类的利润,制造了一个价格锚,别的企业要是不跟,那你牌子没人家大,价格还比人家贵,我凭什么买你?

这就是总成本领先战略的意义:最终体现在市场中,能被顾客感知到的是价格,而不是企业的成本。

顾客也不会关心企业的成本,他们比较的是不同企业的价格,特斯拉就是用一次次降价来影响用户的心智,让自己成为品类的代表。

当然,除了内部因素之外,还有外部因素。

这就意味着,特斯拉要在第四季度每个月最少卖出去20万辆,面对这样的压力,特斯拉也不得不以价格换销量。

特斯拉为什么会定这么高的销量目标?两个原因:

一是特斯拉遇到了对手。

作为一个想要引领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企业来说,它必须要保持自己在产量和销量上的绝对优势,但今天比亚迪凭借着自己丰富的产品线在总量上超越了特斯拉。

而且,比亚迪跟特斯拉一样,也是积极出海,向全球扩张。不久前,德国的企业就向比亚迪下了10万辆汽车的订单,大众听了破防,宝马闻知落泪,奔驰感觉家被偷了,特斯拉眼睛都红了,看到比亚迪赚钱,比自己亏钱还难受。

所以,从品牌形象和知名度来说,比亚迪的产销量超过特斯拉,对特斯拉就是很大的负面影响,有你在,我以后还怎么装?

虽然特斯拉还需要比亚迪给它供电池,但是一码归一码,顾客心中只记得第一,不記得第二,要想真正成为品类的代表,抢占用户心智的高地,特斯拉就必须在各种数据上重新超越比亚迪。

二是迎合产业机会,匹配产能扩张。

要达成这样的野望,特斯拉就必须匹配巨大产量背后的需求,能够让市场跑起来,让特斯拉的飞轮越转越快。

所以,特斯拉一定还会在产能达到一个级别后,继续把价格拉下来,帮助自己实现销售和产品的平衡,在20万—30万元这个最热门的价格区间杀个头破血流,不惜代价占领最多的市场份额。

当然,其他国家也是如此。所以,残酷的价格战来了,特斯拉提前降价,开始明着打牌了。对比亚迪来说,争的是第一名;对其他国内车企来说,可能就是生死擂台的开始了。

你看好谁呢?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单仁行)

文档评论(0)

fdfdsos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100020006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