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黄帝内经》“汁沫与血相抟”理论论治结直肠息肉.docx

基于《黄帝内经》“汁沫与血相抟”理论论治结直肠息肉.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基于《黄帝内经》“汁沫与血相抟”理论论治结直肠息肉

[摘要]结直肠息肉发病率较高,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本病与结直肠癌关系密切,手术切除是西医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但存在术后出血、易复发等问题,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可有效降低复发率和改善相关症状。本文基于《黄帝内经》“汁沫与血相抟”理论,认为结直肠息肉的病机在于肠胃薄恶、风寒癖著,汁沫抟血、聚络成积,并指出痰瘀窠囊、浊毒伏邪为本病恶变之源,因此提出中医证治思路为养正除积、厚肠固本、祛痰活血、虫蚁通络和化浊解毒、既病防变。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汁沫与血相抟”;《黄帝内经》

[中图分类号]R266[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5.06.021

结直肠息肉(colorectalpolyps,CRP)是指结直肠表面正常黏膜细胞异常增殖的管壁团块凸起病变,临床症状一般不明显,若肠息肉数量过多或瘤体过大,则可引起便血、腹痛、腹泻等症状[1]。CRP主要分为腺瘤性息肉和非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具有癌变倾向,且左半结直肠息肉比右半结直肠息肉更容易发生恶性病变[2]。CRP发病具有增龄性,在gt;50岁人群中CRP发病率高达30%~40%[3]。现代医学治疗CRP主要采取手术切除,但存在迟发性出血等不良反应,难以改善胃肠道症状和去除根本危险因素,且术后复发率较高[4]。研究表明85%~90%的结直肠癌病变是腺瘤性息肉转化而成[5]。

中医基于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在诊治CRP上具有疗效高、安全性高等优势。中医将CRP归属于“肠覃”“肠积”“肠癖”“息肉痔”等范畴,认为本病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肺、肝、肾等多脏腑相关,病性本虚标实,内外相合致使寒、湿、热、痰、瘀、毒等病理产物攒聚而生息肉[6]。《黄帝内经》认为本病的产生是“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抟,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指出“汁沫与血相抟”是本病的关键病机,痰浊、瘀血是发病的重要病理因素。

1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1.1肠胃薄恶,风寒癖著

《医宗必读·积聚》[7]记载“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杂病源流犀烛·积聚癥瘕痃癖痞源流》[8]记载“壮盛之人,必无积聚;必其人正气不足,邪气留著,而后患此”。故积聚之生,本于正气亏虚,邪气潜匿。《灵枢·五变》[9]指出“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肠胃薄恶者气禀有亏,邪气因虚留著,遂成肠道积聚。《灵枢·九针论》记载“八风之客于经络之中,为瘤病者也”;《灵枢·水胀》记载“寒气客于肠外,与卫气相搏,气不得营,因有所系,癖而内著,恶气乃起,瘜肉乃生”。寒邪与卫气相搏而致气血壅滞,风寒侵驻,正气虚弱无力驱散寒邪,邪气留滞肠道遂成肠覃。《诸病源候论·积聚痼结候》[10]记载“积聚痼结者……六腑之气已积聚于内,重因饮食不节,寒温不调”。胃肠在中医理论属腑,重在通降,若饮食失常,正虚无力传导水谷,水谷停滞肠道易积垢邪僻,久则病生息肉。研究表明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饮酒、高脂饮食、摄入过多红肉等均与CRP的发病息息相关,同时研究亦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CRP检出概率是无感染者的2.19倍,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通过高胃泌素血症、环氧化酶-2过量表达、释放毒力因子、激活细胞因子等引起肠道菌群失衡等机制促进CRP的形成[11]。百病生于气,情志不遂,气郁则津血凝滞,亦可导致息肉发病,《灵枢·百病始生》记载“卒然中外于寒,若内伤于忧怒,则气上逆……凝血蕴里而不散,津液涩渗,着而不去,而积皆成矣”。因此,阳明正虚,肠胃薄恶,外有风寒癖著之困,内源饮食情志之咎,外内合因,息肉乃生。

1.2汁沫抟血,聚络成积

《灵枢·百病始生》记载“积之始生,得寒乃生,厥乃成积也”;《黄帝内经太素·邪传》阐释为“寒厥邪气上行,入于肠胃,以成于积也”,又“肠外有寒,汁沫与血相抟,则并合凝聚不得散,而积成矣”,因此结直肠息肉的产生即是寒气、汁沫、瘀血三者抟聚,寒气冰结汁沫、血液凝滞不行,肠络中汁沫与血抟聚,遂成肠覃[12]。《灵枢·上膈》记载“喜怒不适,食饮不节,寒温不时,则寒汁流于肠中”,“汁沫”乃停聚肠间之水湿痰饮[13]。《灵枢·血络论》记载“新饮而液渗于络,而未合和于血也,故血出而汁别焉”,水饮入胃,下达肠腑,汁沫与络血胶着,痰瘀互结,并生积聚,故“汁沫与血相抟”实乃痰瘀同病之渊薮[14]。CRP患者初起一般无临床症状,但若息肉数量偏多或瘤体过大,则引起腹痛、腹泻、便血等症状。肠壁汁沫排斥血络,痰瘀凝滞不通,不通则痛,故腹痛;汁沫走于肠间则沥沥有声,故肠鸣腹泻;瘀血不去,新血不生,肠络薄脆,饮食积垢与肠瘤摩擦,肠道黏膜受损渗血,血液下流肛门而见便血。CRP的主要病机是“汁沫与血相抟”,即痰浊流注与瘀血阻络两相合化,故形成肠道息肉;痰瘀与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相关研究揭示肥胖、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