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动物 鼠痘病毒检测方法 编制说明.docx

实验动物 鼠痘病毒检测方法 编制说明.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动物鼠痘病毒检测方法》修订说明

一、任务来源,修订单位,主要修订人1.任务来源

2023年12月28日,由全国实验动物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下达《实验动物鼠痘病毒检测方法》国家标准修订任务,结合实际需求,提出了该标准的研究和修订。

2.修订单位:山西医科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所、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广东省生物技术研究院、苏州西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3.主要修订人:宋国华、向志光、闫晓如、付瑞、徐凤姣、郭连香、贺争鸣。

二、主要工作过程

1.2024年1-3月,反复查阅大量相关资料,讨论和确定标准相关研究内容,起草了《实验动物鼠痘病毒检测方法》标准框架和编写要求,并对标准的研究进度做出安排。完成了对标准及相关资料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形成标准编写框架,完成第一稿。

2.2024年5月-8月,工作组统稿,形成征求意见稿,在国标修订组内进行意见征集。

3.2024年9-11月,工作组整理汇总专家对本标准征求意见稿提出的问题,同时对标准格式进行了规范。

4.2024年12月,召开标准审查会,整理汇总会上专家提出的问题,根据意见对标准进行修改。

5.2025年2月,组织4家单位进行实时荧光PCR方法验证数据工作。

6.2025年2月,召开推荐性国家标准修订工作会,汇报标准修订进展,根据会议纪要进行修改,完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三、标准修订背景

1.鼠痘病毒

鼠痘(Mousepox)是由鼠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致死的病毒性疾病,鼠痘病毒(Ectromeliavirus,ECTV)感染小鼠的典型临床表现为四肢、头尾肿胀、溃

疡、坏死,后期出现脚趾脱落症状,故又称脱脚病(Ectromelia)。鼠痘病毒在分类上属痘病毒科(FamilyPoxviridae)脊椎动物痘病毒亚科(sub-familyChordopoxvirinae)正痘病毒属(genusofOrthopoxvirus),核酸型为双股DNA(double-strandedDNA,dSDNA),基因组大小约为200kbp,病毒粒子呈卵圆形,直径约200nm。鼠痘病毒由动物的尿、粪便排出体外,可经皮肤伤口侵入机体,也可经呼吸道或消化道感染,还可经胎盘垂直感染胎儿,感染的胎儿通常死亡。ECTV具有暴发性流行、致死率高、对实验动物生产和科研危害严重等特点,这导致了生物医学研究基金数百万美元的损失。因此,鼠痘是无特定病原体(SPF)小鼠必须排除的病原体之一。在实验室中确认小鼠无ECTV状态至关重要。值得注意的是,由于严格的环境监测和动物SPF小鼠的改进,实验室小鼠群体中的鼠痘疫情已经消除,但感染仍然不断发生。此外,潜伏感染鼠痘的小鼠外表健康,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的组织或细胞中,并不产生感染性病毒,按目前常规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一般不易检出,当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后而出现急性发作。对于潜伏性感染的小鼠群难以及时察觉,危害性大。因此,有必要建立并完善快速、灵敏、合适的病毒检测和诊断和标准体系,以预防和控制ECTV感染。

2.鼠痘病毒检测方法现状

目前鼠痘病毒常规检测方法包括,抗体/抗原检测方法和PCR检测方法。

抗体检测方法有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荧光试验(IFA)、免疫酶试验(IEA)。其中各检测机构普遍采用间接ELISA方法,该法具有快速、简便、敏感的特点,但缺点是其对抗原的纯度要求较高,能产生抗DNA抗体的小鼠血清会出现假阳性,且不能鉴别痘苗病毒免疫抗体和小鼠痘感染所产生的抗体。IEA方法简单,敏感性和特异性不如IFA,但无需昂贵的仪器,也适宜在实验室里普及和应用。IFA法敏感度高、特异性强、简易快速且检测试剂制备简单,结果易于判断,是实验室首选的检测方法,且IFA可以捡测出早期的抗体水平。

抗原检测方法目前有免疫酶组织化学法(IH)。对于潜伏感染的小鼠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目前的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一般不易检测出抗体,因此通常建议采用IH方法进行检测,该法能够检出抗体阴性的潜伏感染的小鼠,当外界条件发

生改变或受到各种因子的刺激,能够改变潜伏的病毒引起鼠痘的发生。由于抗原产生的时间比抗体早,所以应用抗原检测方法能够弥补抗体检测方法的缺陷。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核酸检测技术(包括普通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也越来越多地用于实验动物鼠痘病毒检测中。PCR技术检测鼠痘病毒在国内的报道首先出现于1998年,可检出0.1pg的鼠痘病毒基因。应用PCR技术扩增病毒基因的特异DNA片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