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再别康桥
教材分析:
(1)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通过对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的深入解析,让学生理解并欣赏新月派诗歌的特点及其艺术价值。
(2)本节课主要介绍了《再别康桥》的文本结构、诗歌中的意象运用、以及如何通过朗诵来体验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等知识点。
(3)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诗歌,感受到诗人对康桥深厚的情感,并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理解和表达个人对于离别、记忆与美好事物的情感体验。
教学目标:
(1)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反复诵读和语言赏析,学生能够准确理解诗歌的语言特点,掌握诗歌中意象的运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水平。
(2)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艺术手法,学生能够理解诗人情感的表达方式,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提升对诗歌深层含义的解读能力。
(3)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感受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学生能够体会诗歌的艺术魅力,提升审美感知和创造能力,激发对诗歌创作的兴趣。
(4)文化传承与理解:通过了解徐志摩的生平和时代背景,学生能够理解诗歌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教学重点:
(1)通过赏析诗歌的“三美”艺术(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提升对诗歌形式的感知与理解。
(2)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人通过意象表达的情感,理解诗歌中“离别”主题的多层次内涵,增强情感体验与共情能力。
教学难点:
(1)把握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理解诗人如何运用独具特色的意象来表情达意。
(2)体会诗歌的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并分析诗人如何将这些元素融合于诗歌创作中。
教学资源准备:
(1)多媒体投影仪。
(2)《再别康桥》相关背景音乐。
(3)徐志摩其他代表作选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每个人都有一段或者几段,短暂而有意义的校园生活。这些记忆的片段会在某个时刻勾起我们心中最真挚的情感。今天,就让我们共同走进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感受他对康桥那份深沉的情感和美好回忆。(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准备进入文本的学习)
二、知人论世
1.了解作者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诗人、散文家。原名章垿,曾用笔名南湖、云中鹤等。他于1921年赴英国剑桥大学学习,并在此期间开始创作新诗。1922年回国后,徐志摩发表了大量诗文,并与同学一起成立了“新月社”。1931年11月19日,他在从南京飞往北平途中因遇雾坠机去世。尽管身处黑暗时代,但他对“爱、自由、美”的追求从未停歇,并被誉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生:认真聆听并记录重要信息)
2.相关背景
1920年至1922年间,徐志摩曾在剑桥大学留学。这段时间对他来说意义深远,正是在康河的熏陶下,他的诗歌创作灵感得以激发。1928年,徐志摩再次回到康桥,却发现自己熟悉的朋友已不在。孤独之余,他将这次重返的感受写入了《再别康桥》中,这首诗也成为他情感表达的高峰之作。(生:理解背景,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情)
3.了解新月派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诗歌史上的一个重要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的影响,该流派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成员有闻一多、徐志摩等人,他们通过创办书店和杂志推动了现代诗歌的发展。后期则加入了陈梦家、方玮德等新人。新月派主张“理性节制情感”,强调形式与格律的重要性,并致力于创作出具有“健康”、“尊严”的纯诗。这种诗歌风格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一种审美倾向。(生:理解新月派的特点及其对诗歌创作的影响)
三、初读感悟
(一)预习检查
明确字音。
青荇(xìnɡ)长篙(ɡāo)漫溯(sù)浮藻(zǎo)笙箫(shēnɡ)
(生:齐声朗读,注意正确的发音)
解释词语
招摇:故意炫耀或夸张以引起注意。
漫溯:无目的地逆流而上,随意漫游。
斑斓:颜色繁复鲜艳,常用于形容景物。
(生:解释词义,加深对诗歌意境的理解)
(二)诵读体会,把握节奏
给诗歌标划停顿和重读
示例: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全班齐读: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生:按节奏朗诵,体验诗歌的韵律之美)
四、文本研究
【思考1】把握诗歌的线索,概括行文脉络
明确:诗歌以离别康桥时的情感变化为主线,先描写现实中的离愁,然后展开梦境般的想象,描绘金柳、青荇、清潭等意象,最后回归现实,再度表达离别的伤感。
(生:分组讨论,归纳每小节的内容,展示结果)
【思考2】鉴赏诗歌语言
连用三个“轻轻的”有何作用?可以与最后一节的“悄悄的”互换吗?
明确:开头连续使用三个“轻轻的”是为了强调动作的轻柔,表现诗人对康桥的不舍及不愿打扰其宁静。这不仅定了整首诗轻盈的基调,还营造了一种静谧和谐的氛围。
(生:分析回答,教师总结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Unit2Yummy!(课件)新概念英语青少版StarterA.pptx
- Module8复习(课件)(一起)英语一年级上册.pptx
- 16.3测量电功率课件沪科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pptx
- 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下学期第二次模拟考试理科数学试卷扫描版含答案.doc
- Unit3TheInternet必记必背课件高中英语人教版.pptx
- 4-2《扬州慢》(教学设计)-高中语文教学教案专辑(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 高三上学期T8联考应用文获奖感言讲义.docx
- Unit6Happybirthday!PartALet'stalkCountandsay(课件)人教PEP版英语三年级上册 3.pptx
- Unit7uugudup(课件)牛津英语自然拼读世界第二级 3.pptx
- 《桂枝香金陵怀古》(教学设计)高一语文(统编版必修下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