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docx

92《项脊轩志》教学设计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2.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体会作者对亲人的深厚情感,品味文中细腻动人的细节描写。

难点:理解作者在叙事中所蕴含的复杂情感,把握作品的主旨和艺术特色。

核心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运用:积累文言字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的用法,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品味作者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和情感表达的方法,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发展与提升:通过对文本的深入解读和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体会作者在叙事中蕴含的情感变化和思想内涵,提升思维的深刻性和敏锐性。

审美鉴赏与创造:感受作者对家庭琐事的细腻描绘所营造的温馨而又伤感的氛围,培养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欣赏作品的艺术特色,如结构的精巧、情感的真挚、语言的优美等,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审美创造欲望。

文化传承与理解:了解归有光及其作品的文学价值和历史地位,感受中国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和独特魅力;体会作品中所体现的亲情、友情、爱情等传统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讲授2课时

一、知人论世

1.归有光

归有光(15071571),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世称“震川先生”。他是明代中期的散文家,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归有光自幼聪慧好学,但仕途坎坷,八次参加乡试,直到六十岁才中进士,曾任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等职。

归有光反对当时文坛上“文必秦汉”的复古主张,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被称为“唐宋派”。他主张学习唐宋古文的法度和技巧,强调文章要“独出于胸臆”,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他的散文以描写家庭琐事、身边人物见长,情感真挚,文风质朴,善于通过细腻的细节描写和简洁的语言表达深沉的情感,对后世散文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归有光的主要作品有《震川文集》,其中《项脊轩志》《先妣事略》《寒花葬志》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他的散文被誉为“明文第一”,黄宗羲称他为“明文大家”。

2.时代背景

归有光生活在明朝中期,这一时期政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朝廷内部宦官专权,政治黑暗,官场贪污成风。同时,土地兼并严重,农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不安。在文学领域,前后七子倡导“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复古运动,一时之间,文坛上模拟古人之风盛行,文章内容空洞,缺乏真情实感。

归有光身处这样的时代,对复古派的文学主张深感不满。他认为文章应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真实情感,因此他大力提倡学习唐宋散文的优良传统,主张“文以载道”,用自己的作品来反映社会问题和人生百态。《项脊轩志》就是他在这种文学思想指导下创作的一篇优秀散文,通过对项脊轩的变迁和家庭琐事的回忆,抒发了他对亲人的深切怀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3.《项脊轩志》简介

《项脊轩志》是归有光的代表作之一,分两次写成。前半篇写于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年),当时归有光18岁,他借项脊轩来表达自己的读书生活和对家庭变迁的感慨。后半篇是在若干年后,作者在经历了丧妻之痛后补写的,进一步抒发了对妻子的思念之情。

“项脊轩”是作者家中的一间小屋,“项脊”有两种说法,一说作者远祖归道隆曾居住在太仓项脊泾,作者以“项脊”命名轩,有纪念祖先之意;另一说“项脊”形容轩室窄小,如在颈背之间。文章以项脊轩为线索,将家庭琐事、人事变迁串联起来,以小见大,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致描绘,抒发了作者对亲人的深厚情感和对世事变迁的感慨。

二、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地方承载着我们的回忆和情感。也许是我们小时候居住的老房子,那里有我们和小伙伴们玩耍的欢声笑语;也许是我们曾经学习过的教室,那里有我们为梦想奋斗的汗水和足迹。这些地方就像一本本无声的书,记录着我们的成长历程。今天,我们要跟随明代散文家归有光的脚步,走进他的项脊轩,去感受他在那里所经历的喜怒哀乐,去体会他对亲人的深深思念。

(二)整体感知

1.介绍《项脊轩志》的写作背景和“项脊轩”的含义

在介绍写作背景时,详细讲述明朝中期的政治、社会和文学状况,让学生了解归有光创作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和文学环境。对于“项脊轩”的含义,引导学生思考两种说法的合理性,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教师范读课文

教师要注意读音的准确、节奏的把握和情感的表达。在范读过程中,让学生初步感受文章的语言美和韵律美,同时标记出自己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意

在学生朗读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的读音错误和节奏不当之处。鼓励学生大声朗读,读出感情。

4.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疏通文意

(1)学生自主翻译课文,圈画出难以理解的字词和句子。

(2)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疑难问题。教师可以参与到各个小组中,了解学生的讨论情况,适时给予指导。

(3)教师针对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集中讲解。重点讲解以下文言字词和句

文档评论(0)

zx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