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第89讲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巩固练.doc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通史版第89讲百家争鸣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巩固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8、9讲巩固练

编者选题表

考点

角度

题号

春秋战国

时期的百

家争鸣

《春秋》经孔子整理后成为儒家经典的原因

1

儒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2

孟子的天人观

3

老子的“无为而治”思想

4

墨家思想与儒家思想的比较

5

韩非子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思想

6

汉代儒学

成为正统

思想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7

董仲舒思想对原始儒学民本思想的背离

8

董仲舒重视儒家伦理的教化作用

9

汉代后期的治国主张“外儒内法”

10

汉代儒学的经世致用作用

11

东汉统治者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12

综合

13、14

一、选择题

1.(2018·河北张家口期末)《春秋》是鲁国史官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的总称。从历史的眼光看,是一部后人所谓的“断烂朝报”,但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被后世统治者所推崇。原因在于其()

A.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

B.具有了伦理教育的功能

C.起到了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

D.确立了纪传体史学体裁

解析:B孔子代表奴隶主贵族利益,故A项错误;经孔子整理后的《春秋》能被后世“封建”统治者所推崇,不可能起维护贵族社会的作用,故排除C项;由材料“对时事流水账似的记录”可知《春秋》是编年体史书;题干中《春秋》经孔子修订、整理后,成为儒家典籍,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判断,它具有伦理教育的功能,有利于稳定封建统治秩序,所以被后世统治者推崇。

2.(2017·湖北黄冈模拟)孔子说“学而优则仕”,而他的弟子曾参要求:“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这表明儒家()

A.强调学养与修养并重

B.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

C.以“仁”为思想核心

D.注重追求功名的官本位思想

解析:B儒家的入仕是为了实践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而“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意思是“一个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忍的品质,因为自己责任重大”,更是强调一种社会责任意识,故B项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都是对材料的误读,排除。

3.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解析:C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的是理学,A项错误。材料中孟子的思想没有反映出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B项错误。孟子指出天与人的内心一样,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这就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出外在比照方式,D项错误。

4.(2017·广东深圳一模)老子认为“无为而无不为”,以为天地万物,都有一个独立不变,周行不殆的道理,用不着神道作主宰,更用不着人力去造作安排。该思想()

A.源自对社会现实的反思

B.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

C.希望重建等级社会秩序

D.否定了自然法的思想

解析:A根据材料可知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是源于“天道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从自然界运行的规律出发,倡导政治上“无为而治”,这是源自对春秋时期社会现实的反思,故A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老子批驳了诸子百家思想,排除B项;希望通过“礼”重建等级社会秩序的是孔子,故排除C项;老子“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是源于“天道自然无为”的哲学思想,是顺应自然法的思想,故排除D项。

5.墨家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并提出了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主张。与当时儒家的思想相比,墨家更注重()

A.区别等级名分 B.维护血缘关系

C.讲求实际功利 D.强调重义轻利

解析:C墨子主张的兼爱是没有等级差别的爱,不论“王公大人”还是普通“万民”,都不分轻重厚薄;孔子所说的仁爱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是有等级差别的爱,A、B两项错误。非攻、尚贤、尚同、非乐、非命、节葬、节用等一系列主张,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与儒家强调重义轻利是针锋相对的,C项正确,D项错误。

【新知生成】孟子对墨子的批判

孟子对于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完全否定的,在孟子看来墨子的兼爱思想是对于宗法血亲社会的否定,缺乏社会基础和人性基础。但另一方面,墨子的兼爱思想的思考点是恰恰作为儒家代表的孟子所不能理解的。因此孟子曾批判墨子“是无父也,无父无君,是禽兽也。”

6.(2017·山西三地五校联考)韩非子在实践基础上将其理论加以完善,提出要建立“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大一统集权国家。下列主张与该思想理论相符的是()

A.“一家二贵,事乃无功” B.“战阵之间,不厌诈伪”

C.“法不阿贵,绳不挠曲” D.“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xul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