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高三文言文二轮复习: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整理+.docx

2025届高三文言文二轮复习:文言实词推断方法整理+.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言实词推断方法

——以21年-23年高考文言文实词为例

一、字形推断法

常见形旁的词义指向:“禾”表五谷,“贝”表金钱,“皿”表器具,“歹”表死亡,“纟”表丝麻,“求”表毛皮,“隹(zhuī)”表鸟雀,“目”表眼睛等。

高考回顾——根据字形,推断划线词语的意思

(1)上患吏多受赇,密使左右试赂之(2021新高考Ⅰ卷)

(2)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2021新高考Ⅱ卷)

(3)若欲货财。(2021全国甲卷)

(4)王其为臣约车并币。(2022全国甲卷)

(5)社稷殆矣。(2023新高考Ⅰ卷)

(6)仆与诸君缓辔而观之,不亦乐乎!(2023新高考Ⅱ卷)

(7)泫然流涕曰。(2023全国甲卷)

(8)居官禄虽薄,赒宗族朋友。(2023全国甲卷)

(9)曹君袒裼而观之。(2023全国乙卷)

2、课内实例

(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归去来兮辞》)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归去来兮辞》)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

(4)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劝学》)

(5)金就砺则利(《劝学》)

(6)舳舻千里(《赤壁赋》)

二、结构推断法

文言文中的排比句、对偶句、并列结构句较多,其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而意义相近或相反,借此常可由已知推出未知,由易推出难。

1、高考回顾——根据句子结构,推断划线词语的意思

(1)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2021新高考Ⅰ卷)

(2)缓刑辟而趋民时。(2022全国乙卷)

(3)百官不敢侵职,群臣不敢失礼。(2023新高考Ⅰ卷)

(4)寡人国家危,社稷殆矣。(2023新高考Ⅰ卷)

(5)予每探其意而校其事。(2023新高考Ⅰ卷)

(6)韩式未必非,孔氏未必得。(2023新高考Ⅰ卷)

(7)今世人有言高者必以极天为称,言下者必以深渊为名。(2023新高考Ⅰ卷)

(8)而子立尺表以度天,植寸指以测渊。(2023新高考Ⅰ卷)

(9)不可战于险阻之间,须要平易宽广之地。(2023新高考Ⅱ卷)

(10)多是以小术而胜无术,以片善而胜无善。(2023新高考Ⅱ卷)

(11)事生尽孝,居丧尽哀。(2023全国甲卷)

2、课内实例

(1)奉之弥繁,侵之愈急。(《六国论》)

(2)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阿房宫赋》)

(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劝学》)

(4)方其破荆州,下江陵。(《赤壁赋》)

三、语法推断法

??在汉语语法中,主语、宾语大多是由名词、代词充当,谓语大多由形容词、动词充当,定语由名词、代词充当,状语则由副词充当。因此,可根据词在句中的语法地位来推断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词义。

1、高考回顾——根据语法,推断划线词语的意思

(1)上皇敦睦九族。(2021新高考Ⅰ卷)?

(2)纠合骁健。(2021新高考Ⅱ卷)

(3)后赵屡寇河南。(2021新高考Ⅱ卷)

(4)以其西为赵蔽。(2022新高考Ⅰ卷)

(5)吴汉爵位奉赐最尊重。(2022新高考Ⅱ卷)

(6)老弱之不养,鳏寡之不室者,论而供秩焉。(2022全国乙卷)

(7)有罪者杀之,无罪者活之。(2022全国乙卷)

(8)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2022全国乙卷)

(9)长年负薪。(2022全国乙卷)

(10)唯赫子不失君臣之礼,是以先之。(2023新高考Ⅰ卷)

(11)苻坚总百万之众而败于淝水。(2023新高考Ⅱ卷)

(12)必诛无礼。(2023全国乙卷)

(13)吾恐此将仿令其宗庙不祓(fú)除而社稷不血食也。(2023全国乙卷)

2、课内实例

(1)假舟楫者,非能水也。(《劝学》)

(2)范增数目项王(《鸿门宴》)

(3)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赤壁赋》)

四、语境推断法

一个文言实词一般有多个义项,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其意义却又是唯一的。“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要准确把握一个实词的含义,离不开具体的语境,有时可根据上下文之间存在着照应、解释或暗示等关系来推断。

1、高考回顾--——根据语境,推断划线词语的意思

(1)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2021新高考Ⅱ卷)

(2)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招募。(2021新高考Ⅱ卷)

(3)后赵镇戍归逖者甚多,境渐蹙。(2021新高考Ⅱ卷)

(4)徜徉无斗志。(2021全国甲卷)

(5)胄奏据法应流。(2021全国乙卷)

(6)今仁轨坐轻罪而抵极刑。(2021全国乙卷)

(7)吴汉性忠厚,笃于事上。(2022新高考Ⅱ卷)

(8)齐助楚攻秦,取曲沃。(2022全国甲卷)

(9)则是北弱齐,西德于秦。(2022全国甲卷)

(10)饥者则食之,寒者则衣之。(2022全国乙卷)

(11)武王克殷。(2022全国乙卷)

(12)矇大道而不悟。(2023新高考Ⅰ卷)

(13)襄子围于晋阳中。(202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