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5届辽宁省高考扣题语文试题(一)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创作的道路上,我没有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诗人,在研究的道路上,我也没有能够成为一个很好的学者,那是因为我在这两条道路上,都没有做出全身心的投入。但是在教学的道路上,虽然我也未必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但我却确确实实为教学工作,投入了我大部分的时间和生命。”这是叶嘉莹先生说过的话。
走过整整一个世纪,2024年11月24日,叶嘉莹先生仙逝了。她为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我们该如何记住她?她的路将怎样向前延伸?
叶嘉莹先生毕生的功业,聚焦于“诗教”复兴。与当代中文系的教育相比,古代“诗教”是一套完全不同的教学体系。
当代中文系较少关注学生的写作水平,更注重文学史知识、文艺理论的学习,所谓“中文系不是培养作家的,而是培养学者的”。
也因此,当代中文系学生掌握大量文学背景知识,对不同作家的创作风格了如指掌,擅长将审美感觉升华为理论分析,却写不好古诗,无法将理论转化为实践,审美趣味也不足。
“诗教”则致力于提高文字功夫,从具体词句、音韵入手,逐级向上,通过对古人创作技巧的反复拆解与模仿,最终实现突破。所以,古代大诗家多有传承,他们的弟子也往往以诗鸣世。
“诗教”有缺点,有许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难规范,难普及。好师傅未必出好弟子,好弟子未必遇好师傅,“口传心授”也可能抑制弟子的创造力,使他们很难做颠覆性创新。
“五四”以降,“诗教”传统更渐行渐远,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自强图存才是第一要义。然而,时代在前行,历史使命在改变,今天又有重勘“诗教”的必要。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入其国,其教可知也。其为人也,温柔敦厚,诗教也。”在孔子看来,“诗教”是提升国民素质、创造美好社会、通向美好自我的根本。
诚然,没有李杜诗篇,何以言盛唐;没有宋词绚烂,我们为何眷恋宋朝;没有窦娥的感天动地,谁会谈及元朝;没有《红楼梦》的奇伟瑰丽,明清又是什么?王国维先生说,一代人有一代人之文学。
“诗教”不是让人会写诗、会读诗这么简单,而是后代获得身份认同、提升人格、承继前贤的必经之路。或许,世界上只有中国人能真正看懂“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只有中国人才懂得其中蕴含的“异代同调”的悲凉。
从这个意义上说,叶嘉莹先生帮助一代人找回了对中国文化的自尊——我们有那么伟大的传统,一代代前贤寄托以生命和豪情,他们的孤独、狂放、挣脱、悲悯、爆发与才情,如惊涛拍岸,作为后人,我们有义务背负起这一切。
尊古并非泥古。在教学中,叶嘉莹先生也创造性地引入了现象学、新批评等当代学术方法,使“诗教”走出私塾,走向公共平台。叶嘉莹先生以自己的努力,修复着“新文化运动”的部分偏颇,让现代人重新感受到斯文的力量。
现代主义建立在持续的批判之上,却未许诺一个合乎逻辑的终点。因此,更重要的是,叶嘉莹先生的“诗教”,对于突破现代主义困局亦有启迪价值。
世界需要祛魅(对于科学和知识的神秘性、神圣性、魅惑力的消解。去除事物中的神秘性质,强调理性和科学的力量),以使我们更理性,但世界也需要附魅(某种事物存在着非人力所能左右的神秘力量),以使我们更感性。理性与感性相加,才是完整的人。孔子说:“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叶嘉莹先生用“诗教”,架设了一条通往永恒的桥。
先生虽去,但人类“生于尘世,仰望光明”之心永在。由此知传统必将回归,“诗教”必将复兴。
(摘编自唐山《叶嘉莹去世:她让现代人重新感受斯文的力量》)
材料二:
叶嘉莹融深厚的国学根底、精湛的学术修养与深刻的生命体验为一体,构建了以“兴发感动”为核心的、特色鲜明的诗学体系,在弘扬传统与文明互鉴中作出了独特的巨大贡献,同时实现了诗学探索与人生修行的交融。
叶嘉莹以她所挚爱的中国古典诗词研究为自己的终身事业,自20世纪40年代在北京开始从教至今,已近80年,诗词几乎已成为她的教育信仰。在数十年教学生涯中,她培养了大批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人才。
叶嘉莹1979年首次回到阔别已久的祖国讲学时,曾挥笔写下了“书生报国成何计,难忘诗骚李杜魂”的诗句,就是要将诗词之美讲给更多人听。正如叶嘉莹先生所说:“我平生志意,就是要把美好的诗词传给下一代人。”
高龄的她,近年来仍夜以继日地趴在桌子上搞创作。在她看来,古人废寝忘食地读书,是在学做人,为了修身养性。同样作为诗人学者,要有一定的品格修养、理想情操与人生追求。她还寄语当下年轻人要对人生理想有所坚守,要活出人生真性情才有意义,有价值。
(摘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名著阅读《乡土中国》整本书导读.docx
- 2025年东北三省三校高三语文二模联考“知足与进取”作文分析.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备考之各地联考诗歌鉴赏试题汇编含答案.docx
-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最后冲刺:模拟题+范文+分析+审题方法.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备考预测之国际大局势:布局与破局(审题,素材,范文).docx
- 2025年高考作文热点素材:甲亢哥中国行(多主题挖掘).docx
- 2025年高三语文二模作文解析:“生命相依”与“生命独行”.docx
- 2025年广东省高三语文二模作文解析及范文(54分以上).docx
- 安徽省芜湖市2025届高三5月教学质量统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 福建省龙岩市2025年高三五月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