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文言文一《王艮传》详细解读.docx

2025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文言文一《王艮传》详细解读.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5届高三一模【奉贤区】

【导语】

这两则文言文主要记述了元代良吏王艮的为政事迹与品格特征。

【甲】文描写了王艮在不同任职期间为民请命、整饬弊政的事例:他在盐务上力主减轻百姓负担,在漕运上改革运输制度,免除百姓沉重的赋税和劳役,在赈免虚假田赋案中坚持为百姓申冤。这些事例集中体现了他关心民生、勇于直言、果断处事的作风。

【乙】文则补充了王艮的性格特征和社会评价,赞扬他胸怀大志、仰慕高节,政绩卓著,深受百姓爱戴,以至越地人为他立碑纪念。他自谦自省,始终保持谦逊之心。

总体来看,王艮是一个坚持道义、刚正不阿、以民为本的良吏形象,体现了元代士人的理想人格和社会担当。

【学习目标】

1.实词积累:务、苟、尝、报、拘、缘、按

详细解读

?

(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4-19题。(20分)

【甲】

①王艮(gèn),字止善,绍兴诸暨人。尚气节,读书务明理以致用,不苟事言说。历建德县尹,除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经历。绍兴路总管王克敬,以计口食盐不便,尝言于行省,未报。而克敬为转运使,集议欲稍损其额,以纾(shū)民力。沮之者以为有成籍不可改,艮毅然曰:“民实寡而强赋多民之钱,今死、徙已众矣,顾重改成籍而轻弃民命乎!且浙右之郡,商贾辐辏,未尝以口计也。移其所赋,散于商旅之所聚,实为良法。”。

【词语注释】★务:致力于。????★苟:随便。????历:担任。(拓展表示担任官职的字,见后表)????除:授予官职。(拓展表示授予官职的字,见后表)????★尝:曾经。????★报:回复。????为:担任。????沮:阻止。????

【特殊句式、词类活用】1.“尝言于行省”是状语后置句,现代汉语语序是“尝于行省言”。

2.“商贾辐辏”,辐辏,名词用作状语。

【参考译文】王艮,字止善,是绍兴府诸暨县人。(他)崇尚气节,读书致力于明白事理来用于实践,不随便从事空谈。(他曾)?担任建德县尹,(又被)任命为两浙都转运盐使司经历官。绍兴路总管王克敬,认为按照人口(来征收)吃用的盐(的赋税)不方便,曾向行省上奏(这件事),没有(得到)答复。后来王克敬出任转运使,召集(官员)商议,想要稍微减少食盐赋税的配额,来缓解民力。阻止这件事的人认为有既定的户籍,不可以更改。王艮坚定地说:“老百姓实际人数少,但是强行征收多出来的百姓的钱,如今死亡、迁徙的人已经很多了,难道以更改已经有的户籍为重却以放弃百姓性命为轻吗!况且浙江一带的郡县,商人商贾像车轮辐条一样向中心聚集,从来没有按人口来计算配额。将原来按人口分配的赋税,改移到商贾云集之地去征收,实在是良好的法令。”

【实词拓展】

★1.务

★①致力,专力从事。《过秦论》:“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

?②追求,谋求。《战国策·魏策二》:“且楚王之为人也,好用兵而甚务名。”

③事,事情,事务,事业。《与朱元思书》:“经纶世务务者,窥谷忘反。”

④务必,一定。《后汉书·鲁恭传》:“难者必明其据,说者务立其义。”(提出难题的人必须明确自己的依据,而回答问题的人则必须确立自己的立场和意义。)

⑤通“侮”(wǔ)。欺侮。《诗经·小雅·常棣》:“兄弟阋(xì)于墙,外御其务。”(兄弟之间在家里可能会争吵,但在外敌入侵时能够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侮。)

⑥通“瞀”(mào)。乱,眩惑。《商君书·靳令》:“则君务于说言,官乱于治邪,邪臣有得志,有功者日退,此谓失。”(如果君主过于关注那些浮夸的言辞,官吏就会在治理上出现混乱,邪恶的臣子就会得势,有功劳的人会逐渐被排挤,这就是失败的表现。)

——

★2.苟

★①苟且,随便。《谏太宗十思疏》:“终苟免而不怀仁。”(但是结果大家只图苟且免除罪罚,却不感念(皇上的)仁德。)

②副词。

1)姑且,暂且。《左传·桓公五年》:“苟自救也,社稷无陨,多矣。”(姑且能够自救,国家就不会灭亡,这已经足够了?。)

2)尚,或许。《诗经·王风·君子于役》:“君子于役,苟无饥渴。”(我的丈夫在外面服役,或许他不至于受饥受渴。??)

★③连词。假如,如果。《赤壁赋》:“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3.尝

①辨别滋味,品尝。《后汉书·冯衍传》:“相林麓之所产兮,尝水泉之所殖。”

②引申为,吃。《左传·隐公元年》:“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

★③尝试,试探。《齐桓晋文之事》:“我虽不敏,请尝试之。”

④经历。《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晋侯在外十九年矣……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⑤副词。曾经。《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

★4.报

①断狱,判决罪人。《韩非子·五蠹》:“楚之有直躬,其父窃羊而谒之吏,令尹曰:‘杀之。’以为直于君而曲于父,报而罪之。”(楚国有个叫直躬的人,他的父亲偷了别人的羊,他便将此事报告给官府。令尹(楚国的最高行政长官)说:“杀掉他。”认为他对君主虽然忠诚但

文档评论(0)

专注中高考语文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15年深耕,专注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1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