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唐诗三首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杜甫的《春望》,初步了解了杜甫。他早期的作品风格热情奔放,战乱流离时期的作品深沉含蓄,抑扬顿挫。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与《春望》同一个时期的《石壕吏》,不同的是《春望》是一首借景抒情诗,而《石壕吏》是一首叙事诗。那么诗人又想通过这首诗告诉我们什么?抒发他怎样的感情呢?新课导入
石壕吏杜甫
教学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注意文章鲜明的节奏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内容,欣赏诗歌中精彩的细节感受诗中描述的社会现实,体会诗人的情感壹贰叁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字号诗圣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出生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阳作品《登高》《春望》《北征》以及“三吏”、“三别”地位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特点擅长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存诗一千四百多首,有《杜工部集》
作者简介《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三吏三别
《石壕吏》写作于安史之乱时期。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为平定安史之乱,唐军围攻叛军所占的邺郡,胜利在望。次年春,形势发生逆转,唐军全线崩溃,退守河阳,并四处抽丁补充兵力。杜甫途经新安、石壕、潼关等地,把见闻写成了著名的组诗,《石壕吏》是其中一首。背景资料
文题解读石壕,即石壕村,在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吏,小官,这里指差役。诗题交代了主要的写作对象。
知识链接叙事诗是诗歌体裁的一种。它用诗的形式刻画人物,通过写人叙事来抒发情感。它的情节一般较为简单、完整而集中,人物性格突出而典型,有浓厚的诗意,又有简练的叙事和层次清晰的生活场面。古典诗歌中著名的叙事诗有《木兰诗》《孔雀东南飞(并序)》《长恨歌》《琵琶行(并序)》等。叙事诗
朗读课文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háoyúyèshùqúnyìngyùyè
疏通文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傍晚(我)投宿在石壕村,有差役在夜里来抓人。老头儿越墙逃走了,老妇人出门察看。投宿越过跑译文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疏通文意差役大声吆喝多么凶狠!老妇人哭哭啼啼多么凄苦!听见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我的)三个儿子都在邺城防守。一个儿子(托人)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最近阵亡。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生命永远结束了!多么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防守捎信回来最近停止,这里指生命结束译文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疏通文意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人了,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老妇(我)虽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连夜跟你们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早饭。还在吃奶的孙子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跟从应征回去还能够译文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疏通文意夜深了,说话声消失,隐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天亮登程赶路的时候,(我)只同那个返回家中的老头儿告别。消失形容低微、断续的哭声指诗人登程赶路译文
整体感知本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包含哪些自然段?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整体感知划分层次,理清文章结构壹贰叁第一部分(第1段):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第2-3段):写老妇诉说遭遇,并以老迈之身应征第三部分(第4段):作者独与老翁告别的情景
整体感知1、这首诗叙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诗人夜投石壕村,看到官吏捉人的故事。2、为什么是“捉人”还是“夜晚”?夜晚老百姓都在家里,白天躲避战乱和抓丁。
事件发展(以时间为顺序,诗人的行踪为线索)投投宿暮投石壕村开端捉捉人有吏夜捉人发展词致词听妇前致词高潮归妇从请从吏夜归结局整体感知2、找出原句,概括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整体感知3.小组合作,理解文章内容(1)第一句在诗篇中起着什么作用?“暮投石壕村”,由诗人的投宿地点,点明故事发生的地点,表明诗人目击耳闻了故事的始末。
整体感知(2)诗中哪一句是关键句?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有吏夜捉人”是全诗的关键句。是“捉人”,而不是“征兵”“招兵”,表明差吏强抓老百姓当兵;前面又加上一个“夜”字,更表明差吏时常抓人,以致白天难以抓到,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学一年级体育教学计划范文.docx
- 第21课《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2).pptx
- 小学一年级学生日记大全(20篇).docx
- 小学一年级语文《村居》原文及教学反思.docx(1).docx
- 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合体高一下学期3月调研试题物理试卷Word版.doc
- 苏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第五单元课文知识点及练习题.docx
- 高考物理一轮复习教科版教师用书第六章碰撞与动量守恒基础课2.doc
-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pptx
- 湖南省武冈市2017-2018学年高二学考模拟英语试题.doc
- 压强(教学课件)初中物理教科版(2024)八年级下册.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