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秋初中语文(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35 综合质量评价(二).docx

24秋初中语文(五四制)七年级上册 35 综合质量评价(二).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8/NUMPAGES8

综合质量评价(二)

(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C)(3分)

A.酝酿(liàng) 黄晕(yūn)

贮蓄(zhù) 淅淅沥沥(xī)

B.静谧(mì) 匀称(chèn)

怅然(zhàng) 咄咄逼人(duó)

C.憔悴(cuì) 抖擞(sǒu)

蜷伏(quán) 拈轻怕重(niān)

D.徘徊(huí) 蝉蜕(tuì)

狭隘(ài) 怪诞不经(yán)

解析:A项,“酿”应读“niànɡ”,“晕”应读“yùn”;B项,“怅”应读“chànɡ”,“咄”应读“duō”;D项,“徊”应读“huái”,“诞”应读“dàn”。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D)(3分)

A.呼朋引伴 花枝招展

翻来复去 刨根问底

B.各得其所 人迹罕致

油然而生 参差不齐

C.不求甚解 美不胜收

戳然不同 杞人忧天

D.花团锦簇 混为一谈

见异思迁 大相径庭

解析:A项,“复”应为“覆”;B项,“致”应为“至”;C项,“戳”应为“截”。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B)(3分)

A.听了老师的讲解,我们恍然大悟。

B.“穿井得一人”这个骇人听闻的谣言被传得沸沸扬扬,最后连宋王也被惊动了。

C.无数人选择响应国家号召,就地过年:往年春运时熙熙攘攘的火车站、川流不息的高速路、人声鼎沸的机场……今年明显清静了许多。

D.不管未来人工智能多么神通广大,也无法取代那些需要创造、需要情感的职业。

解析:“骇人听闻”指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用来形容“穿井得一人”不恰当。

4.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B)(3分)

A.为了防止失窃事件再次发生,保安部门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

B.通过学习《消防安全,关爱生命——致家长的一封信》,使家长受到了消防教育。

C.七年级(5)班的语文成绩是全年级最好的。

D.任何人无论说什么、做什么,都动摇不了中国人民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坚定决心。

解析:缺少主语,应删掉“通过”或“使”。

5.整本书阅读。(3分)

公主闻言,忙忙走出洞门来。只见行者提着两个孩子,站在那高崖之上,意欲往下掼。慌得那公主厉声高叫道:“那汉子,我与你没甚相干,怎么把我儿子拿去?他老子利害,有些差错,决不与你干休!”

以上文段选自《西游记》第三十一回《猪八戒义激猴王孙行者智降妖怪》,文中公主是宝象国(国名)三公主百花羞,十三年前被一阵狂风摄到山洞,被黄袍怪(名字)强占为妻,生儿育女。行者抓住这两个孩子是要跟公主交换沙僧。

6.默写。(4分)

(1)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2)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3)李商隐的《夜雨寄北》中写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情景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7.(2023·泰州检测)七年级(1)班将开展“文学部落”实践活动,作为该班的一员,请你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任务。(6分)

(1)班级将建立文学展示栏,请你设计两个栏目。(2分)

答案:(示例)佳作推荐名家介绍读有所感(任选其二即可)

(2)班级打算把同学们的文学作品编辑成刊,请你为刊物取一个刊名,并附上文字,对此名称进行解说。(4分)

答案:(示例)刊名《苔花》,释义:苔花虽小,也要自己放出光芒。我们要学习苔花的这种精神,勇敢地展示自我。

二、阅读理解(45分)

(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8题。(3分)

秋词(其一)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C)

A.这首诗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

B.这首诗采用了直抒胸臆的写法,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悟。

C.这首诗通过对秋景的描写,体现了萧瑟空虚、冷落荒凉的感伤情调。

D.这首诗抓住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进行描绘,展现了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飘浮的开阔景象,体现了激越向上、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12分)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pehalf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201060146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