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docVIP

拉萨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拉萨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70分

姓名:_____________年级: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

选择题

填空题

解答题

判断题

计算题

附加题

总分

得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xx分钟收取答题卡

阅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共5题,共25分)

1、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秩”的本义是根据官员的功过确定的官员俸禄,引申为俸禄。“秩满”是指官员任职期满。

B.卜筮,古时预测吉凶,用龟甲称卜,用著草称筮,合称卜筮。古代也用以称以占卦为业的人。

C.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因在秋天的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的叫举人。

D.“布衣”本指布制的衣服,借指读书人。古代富贵人家穿丝织物,书生穿麻、葛织物。

2、下列句子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小王昨天收到张伯伯的信,今日就马上赐复。

B.昨天咱俩约的时间,因我临时有事,不得不改,具体时间,另行磋商。

C.高三学生要奉劝自己,不要虚度光阴。

D.令尊童颜鹤发,这样好的身体,看来一定能享百岁高寿。

3、中国是茶的发源地,种茶、喝茶有着悠久的历史,各个时期、各个地方对茶有不同的称呼,下列名称中属于茶的古称或别称的有()

A.荼(tú)B.茗C.选D.诧E.槚(jiǎ)

4、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真正的文化,。

①城市的真正考验,不是政府的投入和保护,而是来自民间的热爱

②并非陈列在纪念馆里和展览会上,那不过是亡者之骸

③一座有文化的城市应时常响起历史老人的咳嗽声

④文化应该是活的,活在人的日常习惯中

⑤它的载体不是档案和文献,而是人的呼吸、举止

A.①③②④⑤B.②⑤④①③C.②④⑤③①D.④②⑤③①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

A.这次台湾的水果免税进入大陆,有台南的荔枝、龙眼、菠萝蜜、台中的香蕉、台北的苹果等等。

B.鲁迅先生有两句诗:“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我从中感受到一个伟大作家的真挚感情。

C.我不清楚高三年级是否有八九百名学生。

D.小李见他笑得有点异样,就问:“怎么了?你。”

二、现代文阅读(共1题,共5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①史料是需要辩证的,同一史实,各书记载互异;同一原文,彼此引述不同;或采摭古书不记出处,或商榷前史而全违故实,以致事实讹谬,文字错舛,真伪混淆。若不加以辩证而随便引用,不但异说纷纭,无所适从,也必会以讹传讹。帮助我们解决这一难题的就是考据学。这种学问,汉代的经注已开其端。自晋以后,辩证史籍的书多了起来,裴骃注《史记》,对于原书的文句音义多所解释。裴松之注《三国志》,对于原书的史实多所增补;吴缜《新唐书纠谬》对于原书上史料的讹谬多所纠正,这些都是考据学的先导。

②到了清代,考据学大大地发展了。在清代,学者因受政治的压迫,不能涉及与现实有关的学问,于是埋头于故纸堆中,从事与现实无关的考据学。因而中国的古典文献,无论经书、子史或史书,大部分都经过了一番考证。对于各种史籍中的史实,凡有可疑的,无不探源索隐,钩沉辑佚,考异正讹,使其本源大白,讹误自明,异说并陈,是非自见。清代辩证史料的著述甚多,其中有通辩诸史的,有专辩一史的。通辩诸史的书,最有名的,是钱大昕的《二十一史考异》,王鸣盛的《十七史商榷》。钱书是对原书上文字的校正、名物的训释,王书是对原书上的典章制度的考证以及对史实的校勘,两书各致力于一个方面,若融合而贯通之,则对史料之辩证,甚为有益。专辩一史的书,以辩“四史”者最多。窜乱《史记》的十余家,纠正纰缪;考证《汉书》的多侧重于文字的校正;考证《后汉书》的多侧重于史实的纠谬;考证《三国志》的皆系补佚考异。自《晋书》以下的诸史,辩证的书虽不及“四史”之多,但诸史皆有考证之书。

③以史料的范围而论,清代学者所考证的史料只是中国史料中的一半,即文献上的史料;至于考古学上的史料则做得非常不够。这是因为当时许多考古学的史料,如新、旧石器文化遗物、甲骨文及汉晋简牍等尚未被发现,同时也是因为他们还不认识地下出土的史料的价值,当时并不是完全没有考古学的资料,如殷周之彝鼎、两汉之石刻画像,早已呈现在当世学者之前,但均未被引用为考证古史的资料。即以文献考证文献而论,清代学者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海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襄都区知海钢琴谱翻译服务部
IP属地北京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130502MABQPRQ22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