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在线课程体系第3部分:高等教育课程数据模型》(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根据《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24年第九批推荐性国家标准计划及相关标准外文版计划的通知》(国标委发〔2024〕53号)安排,国家标准《信息技术学习、教育和培训在线课程体系第3部分:高等教育课程数据模型》由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8)提出并归口,由北京邮电大学主办,计划编号T-469。
本文件制定的目的在于规定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数据模型,给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结构与基本元素,指导各类高等教育教育教学平台中对课程体系数据描述、存储、交换和复用,为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的设计、管理和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二)制定背景
计划下达后,由北京邮电大学、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等单位负责本文件的制定工作。
北京邮电大学为本文件主办单位,全面负责本文件的编制工作;清华大学、华东师范大学负责主要技术内容的讨论和编写;华中师范大学、新华三技术有限公司、青岛伟东云教育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协调本文件和多部分标准的其他部分的一致性;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负责本文件编制的过程指导、评审组织;北京网瑞达科技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核心起草单位参与部分内容的起草、确认和标准验证工作。
主要起草人工作分工:李青主要负责本文件立项、工作计划的总体把握、主要内容确认等工作;郑莉、钱冬明、杜婧、吴砥、卢绎熹、郝方园、沈舒尹、余云涛、吴晨。主要负责本文件各部分技术要求的研制;李建伟、葛子刚、刘洪沛、唐轶、姜思宇、盛玺、李凡、宋美娜、李燕飞等主要负责标准的试验验证等工作;其他起草单位和起草人参与本文件编制过程的内容讨论和意见整理等工作;周炜炜负责组织和推进标准在各个关键节点的进程。
(三)起草过程
2
2020年5月,发起成立工作组,通过微信群对最初的草案进行了为期2个月的讨论。
2020年9月10日-13日,工作组在三亚召开了课程体系标准学术研讨会暨工作组会议,研讨了课程体系标准中高等教育部分的相关内容,并根据调研情况安排会后分工,对草案进行了修改。
2021年3月,工作组召开了在线视频会议,主要起草人参会汇报了各自分工修改的内容,并进行了讨论,确定后续工作方向和要求。
2021年5月,工作组在厦门召开了研讨会,协调了不同学段对应的在线课程体系的共性要求,以及高等教育在线课程体系的特色内容,并对标准草稿全文进行了第一次集体研读,形成了一致的修改意见,并安排会后分工修改。
2021年9月,工作组对标准内容进行再次集体研读,并根据新补充的部分案例核对了标准中的信息模型。
2022年1月,工作组邀请来自多所大学教务部门的专家对标准内容进行审读,并根据专家意见修订标准草案。
2022年3月,工作组向教育技术分技术委员会(TC28/SC36)提交了标准预研究立项申请。经过答辩和专家评议后,提交分委会公示和投票表决。
2022年6月,预研究立项申请获批。
2022年8月,再次征询教务部门专家、高等教育管理人员和教学系统厂商代表对标准的建议,并根据专家意见进行标准的工作组草案修订。
2022年10月,工作组基于新用例对草案再次进行修订,并对文字内容进行编辑,更新标准草案。
2022年11月,工作组基于征求意见的反馈再次对草案进行修订。2023年6月,启动国家标准申报程序,准备申报材料。
2024年8月,参加国家标准立项评估答辩。
2024年12月3日,获批国家标准研制计划,项目计划号T-469。
2025年1月14日,工作组参加了扩大的标准工作会议,修改工作组草案。听取专家意见,对其中部分元素的表述进行了调整,对图1的细节进行了调整,并且作为多部分标准中的1篇,对齐了文件与第2,4,5部分相关的内容。
2025年3月10日,按照新的格式修订了编制说明。
3
2025年3月20日,召开开题会,根据信标委专家意见修改标准草案,开始启动征求意见的相关准备。
2025年4月17日,参加信标委内审会,并根据专家意见进一步修改标准草案的范围、术语、第5章、图1,并对部分句子的表达方式进行了调整,形成征求意见稿。
二、标准编制原则和确定主要内容的论据及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编制原则
本文件为自主制定标准,在起草过程中依据了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在技术层面,起草过程中尤其重视标准条款的适用性、技术先进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等,保证文件对于高等教育课程体系相关平台和应用的设计、开发、评价要求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二)主要内容的确定
本文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第18部分:消防管道支吊架 编制说明.pdf
- 脂松节油 编制说明.pdf
- 支持专用数字集群(PDT)接入的宽带集群通信(B-TrunC)系统总体技术要求 编制说明.pdf
- 再生烟气脱硝催化剂微量元素分析方法 编制说明.pdf
- 载人潜水器用水密连接器试验方法 编制说明.pdf
- 压力容器数字化交付规范 编制说明.pdf
- 信息技术 学习、教育和培训 在线课程体系 第5部分:职业教育课程数据模型 编制说明.pdf
- 信息技术 学习、教育和培训 在线课程体系 第3部分:高等教育课程数据模型 编制说明.pdf
- 信息技术 学习、教育和培训 在线课程体系 第2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数据模型 编制说明.pdf
-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第1号修改单》 编制说明.pdf
- 信息技术 学习、教育和培训 在线课程体系 第2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数据模型 编制说明.docx
- 香辛料调味品通用技术条件《第1号修改单》 编制说明.docx
- 土壤中磷含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docx
- 土壤中钾含量的测定 编制说明.docx
- 土壤质量 土壤和大气之间温室气体(CO2、N2O、CH4)和氨(NH3)通量测量方法指南 编制说明.docx
- 土壤水溶性盐总量及盐分离子的测定 编制说明.docx
- 土壤干物质和水分含量的测定 重量法 编制说明.docx
- 土壤pH值的测定 编制说明.docx
- 塑料 氯乙烯均聚和共聚树脂 第2部分:试样制备及性能测定 编制说明.docx
- 松节油分析方法 编制说明.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