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一节住宅小区工程施工现场环保措施
一、噪声污染控制
一般噪声源:
(1)土方阶段:挖掘机、装载机、推土机、运输车辆、空压机等。
(2)结构阶段:地泵、汽车泵、振捣器、混凝土罐车、空压机、支拆模板与修理、
支拆脚手架、钢筋加工、电刨、电锯、人为喊叫、哨工吹哨、搅拌机、钢结构工程安
装、水电加工等。
(3)装修阶段:拆除脚手架、石材切割机、砂浆搅拌机、空压机、电锯、电刨、电
钻、磨光机等。
施工时间应安排在6:00~22:00进行,因生产工艺上要求连续施工或特殊需
要夜间施工的,在施工前到工程所在地的区、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批准后,
并在环保部门备案后方可施工。项目部要协助建设单位做好周边居民工作。
施工场地的强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尽量选用环保型低噪声振捣
器,振捣器使用完毕后及时清理与保养。振捣混凝土时禁止接触模板与钢筋,并做到
快插慢拔,应配备相应人员控制电源线的开关,防止振捣器空转。
人为噪声的控制措施
(1)提倡文明施工,加强人为噪声的管理,进行进场培训,减少人为的大声喧哗,
增强全体施工生产人员防噪扰民的自觉意识。
(2)合理安排施工生产时间,使产生噪声大的工序尽量在白天进行。
(3)清理维修模板时禁止猛烈敲打。
(4)脚手架支拆、搬运、修理等轻拿轻放,上下左右有人传递,减少人为噪声。
(5)夜间施工时尽量采用隔音布、低噪声震捣棒等方法最大限度减少施工噪声;材
料运输车辆进入现场严禁鸣笛,装卸材料轻拿轻放。
(6)每年高考、中考期间,严格控制施工时间,21:00~次日7:00不得施工,
学校周边200米全天候禁止震动施工。
减少施工噪声影响,应从噪声传播途径、噪声源入手,减轻噪声对施工现场地外
的影响。切断施工噪声的传播途径,可以对施工现场采取遮挡、封闭、绿化等吸声、
隔声措施。从噪声源减少噪声,对机械设备采取必要的消声、隔振和减振措施,同时
做好机械设备日常维护工作。
施工现场场界噪声应符合下表规定:
昼间:70dB,夜间:55dB
6:00~22:00为昼间、22:00~次日6:00为夜间。
固定混凝土泵房作法
(1)要求:混凝土泵封闭,前台设置沉淀池。
(2)尺寸:按使用机械型号大小确定(确定时应考虑机工操作及检修空间)。
(3)材料:墙:采用陶粒空心砖、页岩砖、加气块等,禁止使用模板、瓦楞铁等;
顶:铺脚手板,做防水、铺水泥瓦或瓦楞铁等;地面硬化。
流动混凝土泵用隔音布等材料进行临时封闭。
强噪声机械设备用房
(1)要求:施工现场凡产生强噪声的机械设备(电锯、大型空压机)封闭使用。电
锯房门窗要做降噪封闭。
(2)尺寸:按现场实际使用情况确定。
(3)材料:墙:采用陶粒空心砖、页岩砖等,禁止使用模板、瓦楞铁等;顶:铺脚
手板、做防水、铺水泥瓦或瓦楞铁;门:推拉门、双扇门;
地面:硬化。
噪声监测方法
(1)测点的确定
主要以离现场边界最近对其影响最大的敏感区域为主要测点方位,并应在测量记
录表中画出测点示意图。
当噪声敏感区离现场边界的距离在50米之内时,应沿现场边界每50米为一测
点,当距离在50-100米时,应沿现场边界每70米为一测点,大于100米时将现场
边界线离敏感区最近点设为测点。
(2)测量条件
测量仪器:普通声级计或等效声级计。
气象条件:应选在无风、无雨的气候时进行。当风力为3级,测量时要加防风
罩,风力为5级时,停止测量。
测量时间:8:00~12:00;14:00~18:00;夜间施工:22:00~6:00。以
产生噪声大的生产工序为主。机械噪声、混凝土振捣、模板的支拆与清理等。
(3)测量方法
测量时仪器应距地面1.2米,距围墙1米。设置在慢档,每一测点连续测量
20min,读200个数据,用《噪声计算》软件计算后得出等效声级数值。
测量的次数:每月两次。
(4)声级计使用要求
公司所属项目部应配备声级计,并由专人保管使用。
声级计为强检器具,进行周期检测,检测报告由公司计量员留存,项目部留存复
印件。
二、编制依据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50378-2006)
《绿色施工《导则》》(建质【2007】223号2007年9月10日)
《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建设部2007年7月)
《环境标志产品技术要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行业标准)》
《建设工程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第393号令)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评价标准》(GB/T50640-2010)
《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标准》(JGJ146-2004)
《室内环境空气质量监测技术规范》(HJ/T167—2004)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50325-2010)
《室内装饰装修材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