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
CCS
团体标准
T/GDNBXXXX—2025
海丰莲花山茶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propagationofHaifengLianhuashanteaplants
(征求意见稿)
在提交反馈意见时,请将您知道的相关专利连同支持性文件一并附上。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广东省农业标准化协会发布
T/GDNBXXXX—2025
海丰莲花山茶种苗繁育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海丰莲花山茶种苗繁育的术语和定义、采穗园建设与管理、苗圃建设、插穗选取与扦
插、苗圃管理和茶苗出圃的技术规程。
本文件适用于海丰莲花山茶种苗繁育。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11767茶树种苗
NY/T2019茶树短穗扦插技术规程
NT/T5018茶叶生产技术规程
DB4415/T3-2021海丰莲花山茶生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GB11767、NY/T2019和DB4415/T3—2021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海丰莲花山茶HaifengLianhuashantea
以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公平镇、平东镇、黄羌镇内栽种的本地群体种(或株系)、本山、金观音、
黄旦、凤凰单丛及经国家和省级审定的适制海丰莲花山茶的高香型品种茶树嫩梢为原料,经摊放、杀青、
揉捻、干燥等加工工艺制成,具备“金黄汤、蜜栗香”品质特征的炒青绿茶。
[来源:DB4415/T3-2021,3.1]
3.2
采穗园teagardenforharvestingcuttings
用于提供扦插繁殖所需穗条的茶园,可生产兼用。
[来源:NY/T2019-2011,3.1,有修改]
3.3
品种纯度cultivarpurity
品种种性的一致性程度。
[来源:NY/T2019-2011,3.1,有修改]
3.4
留养maintenance
保留及养护新发媺梢。
4采穗园建设与管理
采穗园建设
4.1.1采穗园环境要求
2
T/GDNBXXXX—2025
采穗园应选择交通方便、周围无污染源、生态环境良好、排灌便利的地块。或选择原有品种符合作
母树的茶园作采穗园。
4.1.2品种选择
采穗园的种植品种应选用汕尾市海丰县海城镇、公平镇、平东镇、黄羌镇内栽种的本地群体种(或
株系)、本山、金观音、黄旦、凤凰单丛,及经国家和省级审定的适制海丰莲花山茶的高香型茶树品种。
4.1.3品种纯度
采穗园的品种纯度要求达到100%。
4.1.4母树要求
母树应选择生长势强,无病虫害的青壮年植株。
采穗园管理
4.2.1留养时间
留养时间根据计划扦插时间而定,一般“春留夏插、夏留秋插、秋留冬插”,嫩梢养留满90天~100
天即可达到扦插标准要求的穗条成熟度。
4.2.2修剪
留养穗条前必需进行轻修剪,剪除细弱枝、病虫枝和驻芽枝等,修剪后的第一轮嫩梢留养成穗条。
生产与留穗兼用的茶园,留养前不需要进行修剪。
4.2.3施肥
冬前每亩施腐熟饼肥250kg~300kg,磷肥50kg。翌年春茶发芽前一个月每亩追施尿素20kg~30kg。
4.2.4病虫害防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社会心理指导师理论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docx VIP
- 社会心理指导师理论考试复习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VIP
- 社会心理指导师考试题库.doc VIP
- 起重装卸机械操作工(叉车司机)四级(中级工)理论题库.docx VIP
- 2025年年基础电信企业专业公司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考核要点与评分.pdf VIP
- 交通事故中二次撞击现象法律分析.doc VIP
- 2025高考语文64篇古诗文理解性默写.docx VIP
- 2024-2025学年江苏省苏州市高一(上)期中数学试卷(含答案).pdf VIP
- 城投集团招投标管理办法(2020修订).docx VIP
- 代谢性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与防治策略.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