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摘要
研究目的
探讨不同注意焦点对垂直着地动作生物力学特征的影响,揭示何种注意焦
点策略更能够有效地减缓下肢冲击载荷,增加下肢垂直着地动作的安全性与稳
定性。同时揭示不同注意焦点状态下垂直着地动作的运动变化规律,为安全稳
定的垂直着地动作策略提供更丰富的理论基础。
研究方法
选取17名健康男性青年学生,分别以内部注意焦点-踝关节策略(IF-
ankle)、内部注意焦点-膝关节策略(IF-knee)、内部注意焦点-髋关节策略
(IF-hip)、外部注意焦点策略(EF)和自然状态下从40cm、80cm高度的跳台
垂直着地,同时使用Qualisys运动捕捉系统、Kistler三维测力台同步采集该任
务下的运动学、动力学数据。采用双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比较着地时刻(测
力台读数初次大于20N时刻)、地面垂直反作用力峰值(vGRF峰值)时刻的下肢
关节角度、角速度;比较离心缓冲期及着地初期(着地时刻至vGRF峰值时刻)
的关节角度变化量、关节屈曲峰值及角速度峰值;比较离心期间的vGRF峰值、
vGRF平均负载率(LR)、下肢刚度(Kleg)以及从着地时刻至平衡稳定期(共
3秒)的动态稳定性指数(DPSI)。
研究结果
1.vGRF峰值、Kleg、LR结果显示,不同注意焦点之间的vGRF峰值、Kleg
有显著差异(p<0.01),注意焦点与高度间无交互效应。EF状态下的vGRF峰
值、Kleg、LR最小,自然状态下的vGRF峰值、Kleg、LR的值最大,并且自然
状态下的vGRF峰值、Kleg与IF-ankle、IF-knee、IF-hip、EF状态下的均有显著
差异(p<0.05),自然状态下的LR与IF-ankle、IF-hip、EF之间均有显著差异
(p<0.05);同时三种内部注意焦点间的vGRF峰值、Kleg均无显著差异,而
内部注意焦点之间IF-ankle状态下LR最小,与IF-knee有显著差异(p<0.05)。
2.DPSI结果显示,不同注意焦点间的DPSI有显著差异(p<0.01),注意
焦点与高度间无交互效应。EF状态下DPSI值最小,自然状态下DPSI最大,且
与IF-ankle、IF-knee、IF-hip、EF之间均有显著差异(p<0.05);内部注意焦点
之间的DPSI无显著差异。
3.着地时刻,不同注意焦点间的踝、膝、髋关节角度有显著差异(p<
0.05),不同注意焦点间的髋关节角速度有显著差异(p<0.05)。vGRF峰值
时刻,不同注意焦点间的踝、膝、髋关节角度有显著差异(p<0.01),不同注
意焦点间的踝、膝关节角速度有显著差异(p<0.01),踝关节角速度在注意焦
点与高度之间存在交互作用(p<0.05)。着地时刻和vGRF峰值时刻,不同注
意焦点策略下踝、膝关节内外翻角度及各自在着地初的内外翻角度变化量均无
显著差异。着地初期,不同注意焦点间的踝、膝、髋关节屈曲角度变化量有显
著差异(p<0.01),注意焦点与高度间无交互作用。离心期,不同注意焦点间
的踝、膝、髋关节屈曲角度峰值与角度变化量均有显著差异(p<0.01)。
研究结论与建议
1.外部注意焦点和内部注意焦点-踝、膝、髋关节策略均能改变健康男性青
年下肢垂直着地动作的生物力学特征,并且能够提升垂直着地的安全性与稳定
性。
2.在不同高度上,外部注意焦点策略下的垂直着地均比内部注意焦点策略
下的更安全稳定,但内部注意焦点策略更有助于维持着地时适宜的下肢刚度。
3.三种内部注意焦点中,内部注意-踝关节策略下的垂直着地最安全稳定,
内部注意焦点-膝关节策略与内部注意-髋关节策略下的垂直着地的生物力学特
征趋于一致。随着高度的增加,内部注意焦点对于减少冲击负荷的作用更显著。
4.在垂直着地的离心期,内部注意焦点策略能够增大其所集中的关节的屈
曲运动范围,而外部注意焦点策略能够同时增大垂直着地离心期的踝关节背屈
和膝、髋关节屈曲运动范围。
5.在着地初期,增大踝关节背屈和膝关节屈曲的运动范围并减小二者的角
速度,更有助于降低vGRF及其平均负载率。
关键词:注意焦点;垂直着地;地面反作用力;下肢刚度;动态姿势稳定性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6周复合式训练与混合式训练对青年男性下肢爆发力影响的比较研究.pdf
- 8周同期力量与耐力训练对女子举重运动员运动表现影响研究.pdf
- 2012年伦敦奥运会以来英国全民健身政策研究.pdf
- 2017-2020年澳网女子单打冠军选手技战术特征分析.pdf
- 2020年东京奥运会资格赛第三窗口期中日澳韩四国女篮防守特点分析.pdf
- BFR训练法对高校足球专项学生下肢爆发力影响应用研究.pdf
- HIIT和FATmax运动对年轻超重女性减脂的影响研究.pdf
- miR-21-5p_TSP-1介导运动对老年大鼠内皮祖细胞功能影响的机制研究.pdf
- TGF-β1介导运动缓解坐骨神经分支结扎小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效果研究.pdf
- V型成骨不全症儿童基本动作技能干预方案的研究.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