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1
《轨道交通隔振技术要求》编制说明
一、工作简况
(一)任务来源
本文件由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提出并归口,经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批准,正式列入2025年团体标准制修订计划,标准名称为《轨道交通隔振技术要求》。
(二)项目背景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和铁路等轨道交通系统的快速发展,其运行产生的振动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轨道交通振动不仅影响居民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沿线的建筑物、精密仪器等造成损害。因此,对轨道交通隔振技术提出明确、统一的要求,对于保障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振动对环境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三)目的意义
1.目的
1.1保障轨道交通运行安全
通过规范隔振技术,确保轨道交通系统的稳定运行,减少因振动导致的安全隐患。
1.2减少环境振动影响
降低轨道交通运行对周边建筑物、居民生活和精密仪器的振动影响,提升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和保护沿线设施。
1.3统一技术标准
为轨道交通隔振系统的设计、制造、安装和验收提供统一的
2
技术规范,促进市场的规范化发展。
2.意义
2.1提升行业技术水平
推动轨道交通隔振技术的创新和进步,提高整个行业的技术水平。
2.2促进市场健康发展
规范市场秩序,减少低质量产品的流通,提升消费者对轨道交通隔振产品的信任度。
2.3支持可持续发展
通过减少振动对环境的影响,支持轨道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起草单位及起草人名单
本文件起草单位:山东奥卓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北京通标华信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北京骏宇汽车有限公司、深圳市锐德新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昆山金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剑平、乐志斌、夏卫彬、朱军、高峰俊、裴愉。
(五)主要起草过程
1.文本调研
2024年11月启动了文本的调研工作,并于2024年12月完成了相关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工作。
2.标准立项
2025年3月向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标准化委员会提出申请,于2025年3月21日获得中国技术市场协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批
3
准立项。
3.形成标准草案
2025年4月,起草组对资料收集情况进行汇总处理,确定了标准框架和主要内容。2025年4月30日,《轨道交通隔振技术要求》形成标准初稿。
4.形成征求意见稿
2025年5月8日,起草组根据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对草案内容进行了修改和调整,形成标准征求意见稿。
二、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一)编制原则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以及《中国技术市场协会团体标准工作程序》的规定起草。
(二)标准主要内容及适用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轨道交通隔振系统的技术要求、系统结构与功能、性能要求、试验方法等内容。本文件适用于城市轨道交通、铁路等轨道交通系统中隔振装置的设计、制造、安装及验收。
(三)确定标准主要内容的论据
1.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了GB/T2900.41、GB/T31467、GB/T31486、GB38031、GB/T44233.2、CTSO-C179b等标准文件,作为本标准引用依据。
2规范性引用文件
列出引用的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包括振动测试(GB/T13441.1)环境试验(GB/T2423系列)、隔声评价(GB/T50121)
4
等关键依据。
3术语和定义
直接引用GB/T39705和HJ2055中已定义的术语,确保专业表述的一致性。
4系统结构与功能
4.1系统结构:规定隔振系统由隔振支座、弹性垫层、阻尼器及连接件组成。
4.2系统功能:核心功能为减少振动传递、提升运行安全性与舒适性。
5隔振技术要求
5.1隔振效率:分频段要求(如20~50Hz时≥20dB)。
5.2固有频率:垂直方向≤5Hz,水平方向≤8Hz。
5.3耐久性:工作温度-40℃~70℃、湿度≤95%,寿命≥30年。
5.4安全性:需满足1.5倍设计荷载、抗震及隔声要求(GB/T
50121)。
6试验方法
隔振效率:实验室振动激励法(GB/T19889.1)。
固有频率:冲击荷载与频谱分析(GB/T13441.1)。
耐久性:高低温、湿热、盐雾试验(GB/T2423系列)。
安全性:荷载测试、抗震模拟及隔声评价(GB/T16825.1、GB/T50121)。
7标志、包装、运输和贮存
规定产品标识内容、包装防护要求、运输条件及贮存环境,
5
确保全流程合规性。
三、主要试验[或验证]情况分析、技术经济论证、预期经济效果
(一)试验验证分析
1隔振效率测试
通过实验室条件下的振动传递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小龙虾预制菜及冷冻制品非热杀菌技术规程.pdf
-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征求意见稿.pdf
- 《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编制说明.pdf
- 《连续电镀生产线监控系统》 征求意见稿.pdf
- 《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效果评估技术规程》(征求意见稿).pdf
- 《焦化脱硫副产品硫磺》(征求意见稿).pdf
- 《建筑外墙保温安装工(征求意见稿)》.pdf
- 《减碳产品认证技术规范 生物质颗粒燃料》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pdf
- 《减碳产品认证技术规范 生物质颗粒燃料》征求意见稿.pdf
- 《减碳产品认证技术规范 生物炭》-征求意见稿.pdf
- 《固态电池干法电极设备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 《固态电池干法电极设备技术规范》编制说明.docx
- 《高压电气设备安装技术规范 电机》征求意见稿.docx
- 《高压电气设备安装技术规范 电机》编制说明.docx
- 《高性能全氟聚醚光学仪器涂料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 《高速公路智能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规范》征求意见稿编制说明.docx
- 《高速公路智能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规范》征求意见稿.docx
- 《柑橘中24D的测定气相色谱法》文本.docx
-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用固态电池技术要求》征求意见稿.docx
- 《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用固态电池技术要求》 编制说明.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