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大发展、大解放、大融合、大变革的时代:
1、政治大动荡:王室衰微,列国纷争,诸侯争霸,战争频繁;
2、经济大发展:铁犁牛耕,地制流变,转公为私,经济发展;
3、思想大解放:时局动荡,救国救民,著书立说,百家争鸣;
4、民族大融合:战争冲突,频繁往来,民族融合,华夏认同;
5、社会大变革:诸雄争霸,适者生存,变法运动,富国强兵。;;【唯物史观】;;;;;;农业;农业;手工业;1、变法运动的背景:(1)战国时期兼并战争日益剧烈;(2)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目的:为了富国强兵,各国纷纷开展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制度改革。;领域;领域;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铁农具牛耕的使用;据章太炎说:“儒”在古文字中本来是写作“需”的,而“需”则是求雨的巫祝。。。所以“儒”很有可能起源于殷周时代参与礼仪操持的巫祝一类的文化人。——葛兆光《中国思想史》;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
——《汉书·艺文志》;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三、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派别;(三)百家争鸣影响;;1.春秋前期,鲁国大夫季氏和叔孙氏一度掌握鲁国政权。春秋后期,季氏的家臣南蒯、叔孙氏的家臣阳虎起来反对家主,并掌握了鲁国政权,出现了“陪臣执国命”的局面。这些史实反映了()
A.分封制的逐步瓦解 B.爵位继承制被破坏
C.周天子的权势衰微 D.霸权更迭较为频繁
;2.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变法中,管仲主张“受禄不过其功”,申不害主张“见功而与赏,因能而受官”,乐毅主张“察能而授官”,吴起主张“明法审令……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这些主张的提出说明当时()
A.军功爵禄成为选官的唯一标准 B.社会阶层的流动性增强
C.实现国家统一是社会大势所趋 D.法律严苛阻碍社会发展;3.战国时期,魏国西门豹兴建引漳灌邺的水利工程,魏国还利用春秋时期修建的“鸿沟”将黄河和淮河连接起来;秦国李冰更是修筑了著名的都江堰,同时???中平原的郑国渠也修建成功。这些大型水利工程的兴建,主要原因在于()
A.国家组织能力增强 B.农用动力的革命
C.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D.统一大业的完成;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5.(2023·浙江·统考高考真题)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种“仁者爱人”的思想体现在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下列项中,反映孔子民本思想的是()
A.无为而治 B.“相生相胜”
C.反对苛政 D.“兼爱”“非攻”;6.(2023·海南·统考高考真题)据《史记·周本纪》载,周武王“率戎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而战国晚期,秦、齐、楚等诸侯国都拥有人数近百万的军队,连七国中最小的韩国也有30万兵力。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A.军事理论的形成 B.生产方式的变革
C.政治制度的演进 D.地形地势的利用
;7.(2023·全国·统考高考真题)荀子是战国时期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学生韩非、李斯则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下列能代表三人在治国方略上共同主张的是()
A.“起法正以治之,重刑罚以禁之”
B.“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
C.“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D.“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