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广东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广东中考:语文必背知识点

以下是一些2025广东中考可能涉及的语文必背知识点:

一、古诗词默写

1.古诗词名句

-《论语》十二章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观沧海》(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古诗词理解性默写

-例如关于思乡主题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次北固山下》)表达了游子的思乡之情;“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也抒发了羁旅之人的思乡之苦。

二、文言文实词、虚词

1.实词

-古今异义词

-如“走”,在古文中常表示“跑”,如“录毕,走送之”(《送东阳马生序》),而现代表示“行走”。

-“绝境”,在古文中指“与人世隔绝的地方”,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现在指没有出路的境地。

-一词多义

-以:

-介词,“用、拿”,如“以刀劈狼首”(《狼》);

-介词,“凭借、依靠”,如“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愚公移山》);

-连词,“因为”,如“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之:

-助词,“的”,如“水陆草木之花”(《爱莲说》);

-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代词,“他、她、它(们)”,如“下车引之”(《陈太丘与友期行》)。

2.虚词

-而

-表并列,如“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

-表承接,如“学而时习之”(《论语》十二章);

-表转折,如“人不知而不愠”(《论语》十二章)。

-其

-代词,“他(她、它)的”或“他(她、它)们的”,如“必先苦其心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表反问语气,“难道”,如“其真无马邪?”(《马说》)。

三、现代文阅读基础知识

1.记叙文

-记叙顺序

-顺叙:按照事情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使文章条理清晰。

-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个最突出的片段先写出来,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起到吸引读者、制造悬念的作用。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人物描写方法

-外貌描写:通过对人物容貌、衣着、神情、体型、姿态等的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身份等。

-动作描写:描写人物富有特征性的动作,以表现人物的性格、品质、身份、地位、处境、状态等。

-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下的心理状态、精神面貌和内心活动进行的描写。

2.说明文

-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按照事物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进行说明,常用于说明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

-空间顺序:按照事物的空间位置关系依次说明,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等,常用于说明建筑物等实体事物。

-逻辑顺序:按照事物的内在逻辑关系进行说明,如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从整体到部分等,是说明文常用的顺序。

-说明方法

-举例子:通过列举具体的实例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列数字: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使文章更准确、更科学。

-打比方:将抽象的事物比作具体的事物,使文章更形象、生动,便于读者理解。

-作比较:将事物与其他事物

文档评论(0)

文坛一支笔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