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第五讲中国历史上基层治安组织的演变;一、历史上基层治安组织概述;2、基层的特点决定了基层治安组织数量庞大。
基层的数量相对于县以上机构而言,数量庞大。
由此决定了基层治安组织数量的庞大。
设置什么性质的组织,以什么手段来管理基层,是历代统治者探索的难题。
;3、影响基层治安机构设置的因素复杂。
〔1〕经济开展水平影响:国家财政收入。
〔2〕民众素质影响:古代文化普及程度低。
〔3〕国家治安思想的影响:综合为治
〔4〕科技水平的影响:古代科技水平较低,管理基层治安机构和基层治安机构的管理存在诸多问题。;4、开展的总体路径:由“乡官制〞向“乡役制〞的转变
中国历史上的基层治安机构存在一个由“乡官制〞向“乡役制〞的转变。
乡官制:职官
乡役制:职役
这个转变发生在唐宋之际。;;二、秦汉的基层治安机构亭;
;〔一〕专职维护基层治安的机构;;基层治安中亭远比游徼重要;亭在官吏中占
有较大比例;〔二〕亭有辖区和部民;长安城:120亭,每亭平均为0.323平方公里;
东海郡:170亭,每亭平均为32.7平方公里;
西汉末年每亭平均为225平方公里,东汉每亭平均为352平方公里;亭部管辖的民众;〔三〕亭内人员构成和任用;〔四〕亭长亭卒的待遇和升迁;2、亭卒有“卒月值〞;3、亭长亭卒的升迁
;〔五〕亭长亭卒的服饰;〔六〕与亭相关的法律制度;亭是县府派出常驻乡里的基层治安机构,有辖区、有部民,有工资待遇,有制服,有考核,有武器配备,也有专门的法律保障和约束其执法。类似当今派出所。按照西方学者梅拜、贝力关于警察阶段的划分,亭长、亭卒可以称得上世界上最早的制服警察了,是现代警察之祖。
秦汉亭在维护社会治安发挥了巨大作用。
;证明秦汉亭之成效的事例:
曹操之事
赤眉军之事;〔七〕亭的衰落;东汉民间多亭有鬼怪害人传说
亭长危害基层:?太平经?卷86“一闾亭有坚强亭长,尚乃一亭部不敢语。此亭长,尚但吏之最小者,……皆恐见害,……虽有善心意,不敢自达于上〞
东汉多有精英不为亭长的记载〔积功绩升迁被阻〕;2、亭衰落乃至消失的原因;〔2〕文化因素
儒家文化在??武帝时取得意识形态上的“独尊〞地位以后,从东汉开始普及民间。以执法形象〔“执二尺版〞〕出现的亭长,逐渐为民众和儒家素养的官僚所鄙视。因为儒家强调“以德为主〞,教化为主。
仇览为亭长之事;东汉刘珍等著?东观汉记?:卓茂为密令。民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问之曰:“亭长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属之而受乎?将平居以恩意遗之乎?“民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民曰:“窃闻贤明之君,使民不畏吏,吏不取民。今我畏吏,是以遗之。〞茂曰:“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尚致馈,此乃相亲,况吏民乎?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仪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去,不在人间耶?〞民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从人情。今我以礼教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3〕基层社会治安组织的出现;;小结;三、宋及其后的保甲制度;〔一〕保甲制度的渊源及其确立;宋代实施保甲的原因:
1、寓兵于农,利于国家减少开支。
2、乡里百姓通过保甲训练,利于维护地方秩序。
诚如保甲制建立者王安石所言:“大抵保甲法不特除盗,强身健体,固可渐习兵,且省财费。〞;〔二〕保甲制度的内容;4、及时向官府报告可疑情况。
5、实行“伍保法〞连坐。
6、置牌登录户籍。
保甲制自宋以后沿袭至清,甚至民国时期、日本侵略中国实行殖民统治时期全国仍在推广、实施。不过宋以后实施保甲制度往往与征收赋役、催差以及乡约、社学、义仓等结合。;〔三〕对保甲制度的评价;张维迎、邓峰?信息、鼓励与连带责任——对中国古代连坐、保甲制度的法和经济学解释?〔?中国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评价连坐、保甲制度是适应中国传统社会的一种基层控制模式。
历代官员数、人口数及官员占总人口的比率〔%〕
〔1〕西汉〔2年〕:1328050.22;
〔2〕东汉〔157年〕:1529860.27;
〔3〕隋〔609年〕:1959370.42;
〔4〕唐〔755年〕:3686680.7;
〔5〕宋〔1083年〕:240000.09;
〔6〕元〔1291年〕:164250.04;
〔7〕明〔1381〕:246830.04。;2、在成认保甲制度是具有历史合理性的同时,必须看到其不合理之处。
不合理之处可以概括为:将本是民众自发维护基层治安的行为,演变为官方强制民众被动参与、甚至暴力强迫民众承担维护治安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