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挑战与实践路径
高燕贾步云
摘要:新质生产力是与高质量发展高度契合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的提出立足于新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遵循新发展理念下生产力形成和发展规律,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以新科技引领、新要素挖掘、新产业集聚赋能高效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当前,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面临创新技术供给不足、产业基础相对薄弱、产业结构有待升级、配套联动滞后乏力等一系列梗阻和制约,需要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潜能,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释放产业载体动能,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发力数字经济赛道,促进数实深度融合发展;深化生产关系变革,扩大国际间的交流合作;整合人才主体资源,推动人力资本质量跃升赋能高质量发展。
中图分类号:F0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24)06-007-04
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支撑力。新质生产力代表经济新常态下生产力演化中能级的跃迁,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1],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动力,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创新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为主导引擎,以高质量、高效能发展为主旨目标,以数字经济和新兴未来产业为实践载体而形成的生产力新水准和新质态[2]。新质生产力的“新”表现在构成生产力的要素发生新变化,是依托创新科技从现有产业体系中衍生出新的生产要素、新的发展动能、新的产业链条等新业态、新机制和新商业模式;“质”的跃升表现在主导技术、生产要素、产业效能发生质的变化,进而使产品形态、产业结构和发展质量发生明显的改善;落脚点在“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突破传统的科学技术范式、拓展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强劲辐射带动力和融合力。准确把握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厘清其赋能高质量发展面临的短板问题,借鉴先进地区典型经验和做法,为加快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找准路径方向及其着力要点。
一、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意义价值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孕育兴起,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塑造我国经济新竞争优势和发展新动能的关键内容,对推进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理论意义和重要实践价值。
(一)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开辟发展新赛道的战略选择
我国拥有人口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制度优势等良好基础,抢抓在新材料、新能源、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等高技术附加值的新领域与其他发达国家“同台竞技”的新机遇,以关键性颠覆性技术突破更好地发挥自身优势,缩小与西方国家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的差距,赢得战略主动。在发展新赛道上,依据对技术方向和商业模式的判断,创建自主产业价值链,建立产品服务差异化优势,以创新驱动生产力内涵型增长,提高我国国际竞争综合实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中国式现代化与新质生产力存在内在一致性,两者高度耦合、相辅相成。发展新质生产力有助于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打造新兴产业集群,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保障社会财富的持续性增长,为共同富裕现代化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支撑。新质生产力着力推动农业、工业等传统产业的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改造,助力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壮大,不断巩固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基点的发展模式[3],为绿色发展、创新发展积蓄势能。
(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生产力要素之间的优化组合,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商品服务与质量的改进,新的需求刺激新型产业发展、新产品开发、新品牌塑造,构建高技术高层次高质量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新质生产力的加快形成,绿色环保技术、循环生产流程的使用倒逼高能耗、高污染产业的转型发展,转型后的经济发展方式更多地注重技术进步和资源的有效利用,强调量的增长、质的提升,进而推动经济的高质量发展[4]。
二、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挑战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契合新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和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当前,全国各地都在因地制宜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在新质生产力赋能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梗阻与短板,需要系统分析厘清并剖析当前存在的制约因素。
(一)创新技术供给不足,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的动力需要
我国存在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核心技术有效供给不足、创新资源的不足与错配等问题,难以满足新质生产力对科技创新驱动的迫切需求。一是自主核心技术的风险。原始创新能力薄弱,应用研究和实验研究不够深透,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能力和转化应用程度相对落后,面临“卡脖子”或“断供断链”的风险,严重制约关键共性技术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不协调,部分科技成果不能完全满足产业市场发展需要,成果转化渠道不顺畅;关键核心技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中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探究.docx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培养时代新人的三重向度.docx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黄河流域协同治理的创新路径研究.docx
-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共同富裕的理论根基与实践路径.docx
- 中国省域人力资本承载力时空格局及障碍因子诊断.docx
- 中国白酒产业数字化转型融资问题研究.docx
- 智能网络销售中消费者权益的行政法保护研究.docx
- 智能财务时代财会人员转型研究.docx
- 智媒时代创新红色文化传播的路径选择.docx
- 智慧图书馆视域下高校图书馆入馆教育策略探析.docx
- 新质生产力赋能常州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docx
- 新质生产力发展对大学生就业意愿的影响机制研究.docx
- 新质生产力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docx
- 新质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新发展与实践路径探析.docx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药学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培养提升路径研究.docx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老年医学助力积极应对山西省人口老龄化对策研究.docx
- 新质生产力背景下工匠精神融入职业本科生涯教育的现状与推进策略.docx
-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学校财务管理优化策略研究.docx
-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公办高校涉税风险及其控制.docx
-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绩效薪酬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docx
最近下载
- 最新版军队文职人员招聘(司机岗)考试题库(完整版).pdf.docx VIP
- 17J008 挡土墙(重力式、衡重式、悬臂式)(最新).pdf VIP
- ABB传动与变频器 云连接助手型控制盘用户手册 安装及操作手册.pdf
- 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操作规程.doc VIP
- 滑模、爬模、翻模施工技术对比.ppt
- 最新2023版知识产权贯标GBT29490表单 知识产权风险和机遇识别评价清单[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文件].docx
- 路基工程施工组织设计.docx VIP
- 初一新生入学分班考试语文、数学、英语真题卷及详细答案(6套)名校.doc VIP
- 七年级数学培优精华.pdf VIP
-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完整版.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