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导学案 第14课 故都的秋.pdfVIP

2025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导学案 第14课 故都的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单元自然情怀·文学阅读与写作

*

第14课故都的秋荷塘月色

故都的秋

秋天,有个约会……

当北国的秋意正浓的时刻,现代作家郁达夫从温暖的江南千里追秋而来,为我们写下咏

秋的新篇章。

作家用浑然天成的淳朴语言为我们展示了北国秋天深沉的况味,开创了咏秋文章的崭新

天地。故都的秋像一首诗,深沉而含蓄;故都的秋像一幅画,美丽而又落寞;故都的秋是一

支歌,忧伤而又苍凉……

一叶落而知天下秋。当槐树的落蕊飘满漫步的小路,当秋蝉的残鸣被西风吹走,当秋雨

落在你扛着沧桑的肩膀,那秋天,是真的到了。

【导读】——拓展阅读,知识储备

一、认识作者

抗日救国的爱国主义作家——郁达夫

作者

生平

郁达夫(1896—1945),原名郁文,字达夫。1913年留学日本,受近代欧洲、

日本各种社会思潮和文艺作品的熏陶。1922年回国,与郭沫若、成仿吾等组织了

著名的新文学团体“”。1930年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抗战爆发后,

赴武汉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并到新加坡积极宣传抗日。后流亡到苏门答腊。1945

年9月被日本宪兵杀害。1952年经中央人民政府批准,追认为革命烈士。

代表主要有短篇小说《薄奠》《出奔》《她是一个弱女

作品子》《茫茫夜》等。

二、了解背景

避世遣愁话“秋味”

本文写于1934年8月。从1921年9月至1933年3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

翼文艺活动并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迁居杭

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近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

竭,过的是一种闲散安逸的生活,并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

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

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做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

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这篇优美的散文——《故都

的秋》。

三、知识助读

听人说郁达夫

他憎恨无爱的人生,犹如厌弃无花的沙漠。在黑沉沉的铁屋里他带着觉醒后的悲愤和惶

惑,大喊过爱的饥饿,反抗压在青年们头上的封建层岩,反抗冷漠、愚昧、狡诈、贫困的旧

时代。他从不同流合污,只是面对严酷的现实,在看不到光明的时候,绝望颓唐之情不断来

冲袭他。然而,作为抗菌素的现实主义精神又不断地诱导他穿过沼泽,走向坚实。

——刘海粟《漫论郁达夫》

他的作品中透露出一种真挚,似乎还有一个极其虚弱的声音在向你求救,那是灵魂的无

奈在低吟浅唱。在他优美而极富才情的文字背后,是一种不加修饰的原始美。有人批评他用

语有时未免繁琐和重复,其实这是他内心袒露所必需的一种表达。与那些刻意追求谋篇布局

的人相比,他的作品是一幢残缺而唯美的建筑。

——易森《郁达夫,一个不该被冷落的名

字》

创造社

创造社,中国现代文学团体。1921年6月8日,由郭沫若、成仿吾、郁达夫、张资平、

田汉、郑伯奇等赴日留学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健将组建。

前期的创造社反对封建文化、复古思想,崇尚天才,主张自我表现和个性解放,强调文

学应该忠实于自己“内心的需求”,是其文艺思想的核心命题,表现出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

的倾向。郭沫若的诗集《女神》,郁达夫的小说《沉沦》及郭沫若的译作《少年维特之烦恼》

(歌德),是该社最有影响的作品。以其独特的文学主张和锋芒毕露的文学活动,成为五四

以后新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26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8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