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导学案 第6课 芣苢 插秧歌.pdfVIP

2025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同步导学案 第6课 芣苢 插秧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单元劳动光荣·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第6课芣苢插秧歌

劳动的诗情

劳动恰如时代洪流中的一叶小舟,载着青年人逆流而上到达理想彼岸。“昼出耘田夜绩

麻,村庄儿女各当家”,这是范成大笔下的劳动图景;“夙兴夜寐,洒扫庭内”,这是绵延

至今的热爱劳动的传统。我们流传至今的诗词歌赋,总有劳动的旋律回响其中。劳动是让我

们享受生活,享受生活细小而平凡的乐趣,让我们的生活不至于单调,而是繁花似锦、热烈

充盈。

劳动有诗意,劳动最光荣!民歌是歌唱者感情情不自禁的流露。它如同一棵庄稼碰到一

棵庄稼所发出的沙沙的声音;它是黎明时分一片打湿树叶的雨点。诗情在劳作中摇曳。

【导读】——拓展阅读,知识储备

一、了解诗经

《诗经》

《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

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共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

《诗经》的作者佚名,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传为尹吉甫采集、孔子编订。《诗经》

在先秦时期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

称,并沿用至今。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是周代各

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又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庭和贵族宗庙

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作为立言、立行的标

准。先秦诸子中,引用《诗经》者颇多,如孟子、荀子、墨子、庄子、韩非子等人在说理论

证时,多引述《诗经》中的句子以增强说服力。

《诗经》内容丰富,反映了劳动与爱情、战争与徭役、压迫与反抗、风俗与婚姻、祭祖

与宴会,甚至天象、地貌、动物、植物等方方面面内容,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

二、认识作者

作者生平

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吉水)人。南宋文学家、

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

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

绍兴二十四年(1154),杨万里登进士第,历仕宋高宗、孝宗、光宗、宁宗四朝,

曾任国子博士、广东提点刑狱、太子侍读、秘书监等职,累官至宝谟阁直学士,

封庐陵郡开国侯。开禧二年(1206),杨万里病逝,终年八十岁。获赠光禄大夫,

谥号“文节”。

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

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且富有

代表作品

幽默情趣的“”。此外也有不少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

有《诚斋集》传世。

三、写作背景

《芣苢》——温润人间草木情

《芣苢》是周代人们采集芣苢时所唱的歌谣。《毛诗序》:“《芣苢》,后妃之美也,和

平则妇人乐有子矣。”后人多不赞成毛序的说法。

按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云:“三月三日男女皆戴荠菜花。谚云:三月戴荠花,桃

李羞繁华。”荠菜花实在说不上好看,只因荠菜是江南人所喜爱的野菜,对于穷苦人更是天

之恩惠,故人们连它的花儿也生了偏爱。车前草较荠菜更为平常易得,想必很多年前,它更

受老百姓的喜爱。

如清人方玉润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

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

何以旷。则此诗可不必细绎而自得其妙焉”。

《插秧歌》

淳熙六年(1179)春,杨万里常州任满,西归故乡吉水。途经衢州(今浙江衢州),适值农

文档评论(0)

136****26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8月15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